老街旧巷里藏着谁的记忆 涂山镇仁济路社区海狮路的蝶变与文化传承

17小时前

“叮——”地铁站仁济3号出口,乘客们步履匆匆,各自寻找着自己的目的地,而在这喧嚣紧张的城市节奏中,有一处特别的地方在静静等待着每一位探寻者——海狮路。从地铁站出来,沿着街道一路前行,踏过青石板路,走进老旧楼房,仿佛回到了时光倒流的从前。这里是重庆南岸区涂山镇海狮路75号,一个隐藏在80年代老重庆建筑群中的秘密角落。

海狮路75号咖啡馆所在的海狮片区为原重庆茶厂和长江航道局的家属区,这片区域居住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他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保留着最纯正的老重庆生活气息。

和谐共建:邻里关系的温情蜕变

“又有人来打卡喽!现在来这里的打卡的人多,你先进去坐到,等下老板就来了。”一位热心的居民招呼着客人。

其实,最初海狮路75号咖啡馆决定在此地开业时,当地的居民对店家充满了戒备,反对商家营业。这里居住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担心咖啡馆的营业会带来噪音、人流的增加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毕竟,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了这种宁静而安逸的生活方式,不愿因店铺的入驻而打破这种平衡。

然而,咖啡店老板胡胡并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反而和社区配合积极寻找与居民沟通的方式,努力消除他们的疑虑。“我们在开业初期就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顾虑,严格控制营业时间,确保在居民休息时段内保持安静,我也喜欢和嬢嬢们摆龙门阵,多多听取意见和建议。”咖啡店老板胡胡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店家的诚意和行动逐渐赢得了居民的接纳和喜爱,店家会帮忙暂存居民的快递,方便居民拿取;在夏天给居民发放100份清凉包……海狮路的居民不但与店家畅聊亲近,而且会主动帮助店家招待客人。

现在的店家不仅只是外来入驻的商家,还成为了社区党建基层治理“141”体系下的网格力量。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为社区活动提供场地,维护小区附近的环境卫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为居民送去暖心汤。这种和谐的邻里关系让海狮路片区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爱的社区空间。

焕新面貌:扮靓美丽的宜居环境

在商家未入驻之前,海狮路路面坑坑洼洼,青石板路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这里的房屋大多是80年代的老旧建筑,外墙斑驳脱落,一些危墙摇摇欲坠,潜藏着安全隐患。

“在海狮路要开店之前,我们社区和商家达成了一项共识:想开店营业,就必须先共同合作改善这里的环境。商家承诺出资进行环境整治,我们则负责提供协助和支持。”仁济路社区书记谢文隽说道。

作为这次合作的桥梁,社区肩负起与居民沟通交流的重任。社区多次召集居民召开院坝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商家入驻的意义和目的。经过多方的努力,居民逐渐表示愿意配合。与此同时,商家也积极履行承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整治,还聘请了专业的绿化队伍,对绿化进行修缮和改造。

在社区、居民和商家的共同努力下,海狮路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这里已有墟里、南风、山菓等13家特色店铺入驻,每家店铺都拥有独特的风格和故事,为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感,让人们在品味美食、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海狮路独有的文化气息。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影视界的新宠,电影《值得爱》《难哄》等多个剧组纷纷前来此地取景拍摄,让海狮路的美丽与风情被更多人知晓,同时游客们也来打卡,感受着海狮路带来的惊喜与欢乐。

传承不息:历史文化的薪火相传

海狮路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与狮子山海关遗址紧密相连的历史。据传,重庆海关最初设立在南岸的太平渡玄坛庙附近的狮子山上。那时,随着长江航运的繁荣,来往船只和人员逐渐增多,狮子山地区也随之繁荣起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人们将附近的道路命名为海狮路。

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这片土地,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未来。涂山镇意识到,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和文化将会逐渐消失。“我们希望通过商家的交流,用另一种方式将海狮路的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涂山镇相关领导说道。

涂山镇深知海狮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她强调在保护这些珍贵遗产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开发,以保持其原汁原味的风貌,让居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来自老建筑和历史底蕴,更来自这里的人文气息和社区精神。

海狮路的故事还在继续,它的历史和文化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未来,海狮路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重庆的一张独特名片,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和感受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田柳笛 郭旭)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