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苗舞古石林 绝技表演扣人心——2024年万盛第二十四届苗族踩山会掠影

万盛经开区融媒体

05-06

5月1日,踩山会现场,苗家阿妹为游客敬酒。记者   王泸州   摄

喝一杯苗家拦门酒,听一曲苗族山歌,跳一段芦笙舞,赏一场绝技表演……5月1日-5月5日,2024年万盛第二十四届苗族踩山会在石林景区盛大举行。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原始庄严的祭祀大典、婉转灵动的苗族歌舞、精彩不断的互动活动等让众多游客乐享其中,共庆苗族传统佳节。

祭祀大典祈平安

5月1日上午10点,在石鼓广场上,一场盛大、庄严且充满原始韵味的“苗族祭祀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身着鲜艳传统服饰的苗族同胞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带着在场游客,穿越历史长河,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古老的苗族人文奇观。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敬天地……”祭祀大典现场,苗族同胞以虔诚的姿态,手持传统祭品,围绕“山神石”缓缓绕行,口中念念有词,向山神表达敬意,祈求风调雨顺。

随着一声号角吹起,鼓乐阵阵,在悠悠芦笙中,苗族姑娘端起手中的米酒,从高到低缓缓倒入宾客碗中,在山歌声中形成“高山流水”,让游客感受到苗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在祭祀大典的过程中,不少游客也被这庄重的仪式深深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苗族祭祀大典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神秘和庄重,让我感受到了苗族同胞的信仰和力量,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体验。”游客刘娜一家人专门从宁夏来此游玩,不禁赞叹道。

“‘踩山会’名字好听,寓意也好。今天看了苗族祭祀大典,场面很有感染力,能直观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游客周洲维激动地说。

当天,身着红苗服饰的陶茜和父母一起来到现场。“我是第三次来参加踩山会了,能和苗族同胞齐聚一堂,我觉得非常开心。”她说。

据了解,踩山会是苗家儿女喜庆丰收、祭祀先祖的传统节日,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万盛苗族踩山会自1998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24届,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奇人绝技惊游客

大刀表演、傩仪刀祭、打花鼓、胸口碎大石、口吞火石、独竹漂……现场,一个个苗族绝技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

“来了、来了,快看!”眼尖的观众喊了一声。一名身着红装的绝技传承人走上大刀,用红布在刀刃上轻轻一划,便断为几段,可见其锋利程度。表演时,大刀倾斜30度,最高处距地面12米高,表演者赤脚站在锋利的刀刃上,神情沉稳,如履平地般地行走在刀刃之上,同时还要不断在刀刃上完成“雄鹰展翅”“刀尖倒立”等高难度的动作。整个表演既精湛又惊险,引得全场人发出惊叹。

在距离主舞台不远处,傩仪刀祭表演也引得游客尖叫连连。蒙蒙细雨中,在二三十米高的爬刀梯上,表演者赤脚踩着刀刃拾级而上,直至桩顶。在桩顶,他还表演了凤凰展翅、双展单展、倒立杆顶等惊险刺激的动作。

“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现场欣赏到这样的绝技,太厉害了。”游客简德科前几天从网上得知今年的踩山会现场有绝技表演,他便早早赶到了现场。

芦花湖内,一人一竹,凌波起舞。表演者轻盈地立于竹竿之上,熟练地展示“单腿漂”“卧竿漂”“翘竿漂”等技巧,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石林天气凉爽,景观漂亮,绝技表演惊险刺激!”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留学生魏雅说,这一次刚好赶上苗族踩山会,感受了苗族文化的魅力,体验很棒。

互动娱乐嗨翻天

在踩山会的热烈氛围中,能歌善舞的苗家阿哥阿妹精心准备了竹竿舞、团结舞以及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捉鸡、打糍粑等互动游戏。

随着苗家阿妹有节奏的喊声和清脆的竹竿敲击声,“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拍在空地上回荡,引领着游客们纷纷加入竹竿舞的队伍中,与苗族阿哥阿妹们一起欢快地舞蹈。他们或轻盈地跳跃,或灵活地转身,与竹竿的开合节奏完美契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音乐世界,展现出苗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除了竹竿舞,精彩纷呈的团结舞同样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苗族阿哥阿妹们身着盛装,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和游客一起,随着音乐载歌载舞。

“这些舞蹈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体验到了与苗族人民互动的乐趣。”来自多哥共和国的游客Tewele Ayubu说。

在景区内,打糍粑、现场捉鸡等互动游戏也在同步进行,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着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围在一个大石臼旁,轮流用木杵捶打石臼里的糯米团。随着木杵的起落,糯米团逐渐变得柔软而有黏性。

不远处,一场捉鸡比赛正紧张地进行。只见几只肥硕的鸡在草地上奔跑,游客纷纷加入到捉鸡的行列中,体验追逐的刺激和乐趣。

“活动精彩纷呈,浓郁淳朴的红苗风情扑面而来,每一刻都充满了惊喜和乐趣。”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曹静说:“踩山会不仅让我领略到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红苗文化,还在欢乐的氛围中结识了新朋友。这次万盛之行,非常值!”

编辑: 综合新闻编辑部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