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老师 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行动走进大足

05-22

“果然是‘一屏在手,上课不愁’,‘学·教小助手’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5月22日,大足区宝顶镇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宝顶实验小学”)一名老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展示后,由衷地感叹道。

这节以数字化赋能的新形态课堂,发生在“中国好老师 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行动走进大足宝顶实验小学的交流活动中。此次教育互助行动旨在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奖成果——巴蜀小学“学科+”成果示范引领作用,以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变革,加强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川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服务基层教育,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数字化赋能课堂扩优提质”主题,巴蜀小学专家服务团队郭娅娟副校长、鲁能巴蜀小学罗军校长和巴蜀小学志愿者教师团队,与来自自贡市富顺县代市镇中心小学、大足宝顶实验小学、大足区希望小学、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铜梁区巴川小学、潼南区梓潼小学等各学校校长、种子教师、教师代表以及周边友好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展开对话与交流,通过课例展示、教研评课、学术对话等方式,达成“1+1+N”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共建、共享。

共创教学新形态

走进宝顶实验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特展吸引了来宾们驻足。孩子们在自主设计、自信挑战的“石说新语”课程里,邀请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体验丰富的石刻艺术版画成果,展示了极具区域特色的真实教育生态。

宝顶实验小学书记、校长刘圣萍以“学校的三次搬迁、吴老师的小木船、石刻小导游”三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全景式展现了学校“匠心铸石魂,石魂铸师魂”的发展理念。

巴蜀小学副校长郭娅娟指出,一朝牵手,情谊永久,希望和大家一起聚焦新课标,提升育人质量,组建学习共同体,影响和带动区县乡村学校的教师们快速提升专业素养。并倡议老师们聚焦数字化,不断探索数字环境中的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新空间、新治理等,形成数字技术全面支持的教育发展新生态。

重庆市大足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唐帮勇对巴蜀小学团队来到大足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希望在巴蜀的引领和帮助下,能带动更多学校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携手共进提升大足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学·教小助手”赋能创造

在宝顶实验小学曾茂华老师的英语课和巴蜀小学张秋宇老师的艺术课上,数字化赋能让课堂新样态得以常态优质的达成,“学·教小助手”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和质量,与会老师们直观地感受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我感觉不仅是上了一节英语课,还有语文课、心理健康课。”“感觉太奇妙了,没想到画画不怎么擅长的我也能得到大家的点赞……”孩子们相互交流着课堂上的收获。

教研牵手成常态

在“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变革的巴蜀研究和实践”专题讲座中,罗军校长对巴蜀小学“学·教小助手”进行了全面介绍,他指出,“学·教小助手”是线上的巴蜀小学,是提升常态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成果。

巴蜀小学刘俐宏主任和王国平老师以“带班方略”为主题,引领老师们了解带班育人的目标导向和评价协同体系,号召老师们多读书、交高人、勤写作,形成自己独有的育人主张和课程资源。

“托起扁舟筑传承,巴蜀牵手石魂庭;扩优提质开悟情,教育互动向善行!”宝顶实验小学姚用林老师现场作诗。

未来,巴蜀小学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教育,推广形成共享机制,切实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巴蜀小学的应有之为。

(罗传艺)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