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石郎村:集体经济的“蝶变”密码

05-11

“一天能收入100元,一年做上7个多月,家里的事也不耽误,感觉很不错!”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石郎村辣椒产业基地,该村5组村民董福琼边覆膜边高兴地向乡财政办干部介绍,除了在基地务工的工资,他还有土地流转费和村集体的分红,有近3万元的收入!

▲水田乡石郎村集体经济辣椒产业基地

孟夏之日,微风轻拂,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温暖着乡村的万物,远山、树木、农房宛若画卷。石郎村辣椒产业基地里,乡财政干部在下村宣讲全区产业扶持政策时,走进基地与群众一道锄土覆膜,一边宣讲一边劳作,一幅“村美、业兴、人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在希望的田野上,正演绎着乡村集体经济的“蝶变”密码。

“在乡政府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村里的集体经济产业让村民实现了多重收入,大家尝到了甜头,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石郎村党支部书记张贵泽说,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千头万绪,如辣椒种植,从育苗开始,到土地耕种、覆膜移栽、大田管理、采收营销……种植流程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集体产业体量较大,需要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一个环节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低产甚至亏损。

▲水田乡政府财政干部宣讲产业扶持政策

为此,石郎村党支部探索“以社联民”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广大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支部整合资源、规划领跑,群众全程参与监督,全村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各取所长、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利益共享,汇聚集体经济“蝶变”的强大合力。

“集体的效益,也关乎到自己的利益,我要主动把产业做好!”在该村辣椒大棚育苗基地,1组村民张翠明正在管护椒苗,她说,辣椒管得好,效益就高,分红就多,同时,土地也可以长期出租,每年还能就近劳务增收,“党委政府为我们谋划的好产业,引进种植技术和技能人才,财政干部为我们送劳力、讲惠民扶持政策,当然要认真干。”

▲水田乡政府财政干部与群众共同劳作

据悉,2024年石郎村辣椒种植面积达1000亩,其中集体发展400亩,亩产预计2000公斤,按订单中的价格出售,产值将实现700多万元,净利润约100万元,集体增收40余万元,500多户群众家庭享受分红,同时提供劳务岗位100多个,劳务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辣椒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利益,仅是该乡集体经济产业“蝶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黔江区水田乡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优选产业项目,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因村因地制宜,打造“整合资源、产业带动”型、“村企合作、互利共赢”型、“社会服务、规模增收”型、“盘活资源、资产租赁”型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巩固提升,带动全乡发展2600亩蚕桑、1000亩食用菌和6000亩果蔬粮油基地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通过持续发力让产业强起来、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富的和美乡村。

(段利明 周仕进)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