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撂荒地 今朝李果香,丰都新农人余鸿申!

丰都县融媒体中心

1天前

近段时间来,仁沙镇仁寿村三组村民余鸿申,几乎每天都要来到他亲手打造的李树种植园,给李树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等管护。累了,余鸿申就坐在李树下休息,抬头仰望枝条上一个个青疙瘩果子正在一天天长大,眼前仿佛看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谈及村里的这个李树种植园,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以前这漫山遍坡基本属于撂荒地,多亏了余鸿申流转过来栽种李树,在短短几年里,就让荒坡地变成了花果山,而且通过返聘务工,让我们这群老年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熊天烈乐呵呵地说。

余鸿申察看李树挂果情况

一个念头促成转行

余鸿申结婚成家后,为了让小日子过得更舒适甜蜜一些,跟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或做生意。他来到重庆主城逛了几天,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快节奏,就利用学到的知识,自主创业做起了广告。为方便承揽业务,他还注册了名为“晨希图文广告”的招牌。

“我白天跑市场,晚上根据客户要求做广告平面设计,虽然工作辛苦,但苦中也有乐趣,特别是当一个个广告作品问世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余鸿申说,如果不是后来的一个念头,促成了他迅速转行,这辈子也许会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成为一名出色的“广告人”。

原来,余鸿申的妻子是万州区分水镇人,他每年六七月陪妻子回娘家,就看到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飘香的青脆李。几乎每户村民都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种植有青脆李,妻子的娘家也不例外。余鸿申忍不住好奇地问妻子:“这么多的青脆李,卖给谁呢?卖价高吗?”

妻子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随手摘了几个青脆李给余鸿申品尝,他觉得口感挺不错,吃后口留余香。然后妻子又带他去村里淘宝网店,看到一袋袋打包好的青脆李正在装车,他拿起一袋掂了掂,估计重量有2公斤,便问旁边的负责人这样一袋多少钱?对方回答:“40元。”

余鸿申很是惊讶,张大的嘴巴好一会儿才合上。妻子问:“你这是怎么了?”余鸿申自言自语:“要是在我的老家农村,也有一片青脆李种植园,那我就可以每年获得高收益。”

正是这个念头,让余鸿申于2017年放弃广告业务,回到老家流转了180多亩土地种植青脆李。

栽种早中晚熟李树

仁寿村是仁沙镇所辖比较偏僻的行政村之一。因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导致承包地无劳力耕种而被撂荒。其中土质差、投入大、产出少的山坡地撂荒更为突出。

“当时余鸿申找上门来,问我愿意把撂荒的坡地流转给他不?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你看得上就各自耕种去。他却说,那不行,要立字为据,流转土地后,他每年除了支付土地租金,还返聘我去种植基地务工挣钱,想到有这么好的事,我就答应了。”村民王志英说。

王志英只是余鸿申流转土地村民其中之一。既然流转土地对双方都有利益,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在村组干部的协助下,余鸿申顺利地完成了180多亩土地的流转事宜。接下来,余鸿申果然没有食言,从垦荒、整地到李树苗栽种等,他都优先雇佣被流转土地的村民务工。

虽然熊天烈没有流转土地,而且都已经70岁了,但是他老当益壮,干活也卖力,在他的要求下,余鸿申也同意他来基地务工,与其他村民一视同仁,每人每天支付80元劳务费。在种植基地干活的基本是老年村民,他们在外务工被拒,是余鸿申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栽种青脆李苗前,我将品种选择作为购苗关键,通过对市场进行考察,我选择了购买早中晚三个品种的青脆李苗,其中早李6月中旬成熟、中李8月成熟、晚李9月成熟。”余鸿申说,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正确,青脆李错开了上市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益。

直播带货拓宽销路

余鸿申栽种的李树苗都是事先嫁接过,具有早开花早结果早见效等优点,因此于2020年开始迎来初挂果。在此之前,由于李树幼小,为了合理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他采取套种矮秆作物模式,上半年树下套种西瓜,下半年套种榨菜,均获得了较好收益。

“毕竟是初挂果,一株树上多的也就采摘1至2公斤青脆李,真正开始发挥效益还是2022年,当年随着李树主干长大张粗,同时长出新的枝桠,挂果率大幅提高,共采摘青脆李10多吨。”余鸿申说,产量增加了,销售自然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他采取开园采摘的方式,另一方面,设立固定销售点进行销售。但因种植基地偏僻,前来采摘的顾客并不多。

为了进一步解决青脆李销售难题,余鸿申尝试搞起直播带货,直播间内他与网友们热情互动,不遗余力地向大家介绍青脆李。开始几天只有10多个网友,但他不灰心,仍然执着地坚持,渐渐地,网友越来越多,成百上千地增加,最后逼近上万人,日销售青脆李数百公斤。

余鸿申介绍,他在直播期间销售的青脆李,都是通过现场采摘、现场打包、现场邮寄的方式送到每一位顾客的手中。整个过程眼见为实,诚意满满,尽管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卖出,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的购买欲,以至于近两年来,他的种植基地通过直播销售的青脆李占60%。

“直播带货给青脆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拓宽了青脆李销售渠道,让其卖得快、卖得远、卖得好,彻底解决了青脆李销路难题。”余鸿申说。下一步,他表示在管好种植基地的同时,把青脆李种植、直播带货等技术传授村民,带动大家一起发展产业,走共同致富之路。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