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渝古驿道 看邮政发展新变化”主题宣传活动第③站 |璧山区来凤驿:“四大名驿”的时移事迁

重庆日报·区县

2023-12-26

千百年来,在成渝古驿道上,来凤驿的名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在明清时期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并称成渝古驿道上“四大名驿”,是当时川渝土布、盐糖运销的重要集散地。

史料记载,1915年来凤土布商号有30多家,各种店铺502家,来凤几乎家家都织布或纺纱,上万架纺车日夜轮转、织机杼声不断。

旧时繁荣演绎今日动能。来凤驿曾因制造兴盛、商贸繁荣被称为“小重庆”,而今作为重庆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璧山,正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邮政快递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历来是制造重镇,进一步探索寄递服务嵌入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重庆邮政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快递业为抓手,重庆邮政正主动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应用场景,积极深耕现代化物流运输,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快递业与制造业

两业融合探索链式服务

12月13日,一辆装载新一代七速DCT自动化变速器、DHT双电机数智电驱、REEV增程式电动变速器等4款汽车变速器产品的邮政运输车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山工业”)出发。

“在3天后举办的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这几款产品将作为重要展品。”璧山邮政驻青山工业工作人员欧春宏介绍,从厂区发出的每一班车,都能在青山工业供应链协同平台实时查看、实时跟踪。

变速器是汽车最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被称为汽车制造领域中的“皇冠”。

“变速器内集成有电子元件,对物流运输中的车辆装卸、防腐防潮等过程要求高。”青山工业生产制造部部长董焰介绍,与璧山邮政的合作使得产品运输更有保障。尤其在业务旺季,璧山邮政提供的航空重件支撑,将原本需3天的陆运物流转换为不到24小时的航空物流,有效支撑了产品及时生产、及时交付。

为更好地服务青山工业,自2018年起,璧山邮政派驻了4名专职人员驻厂服务。“得益于驻厂的无时差沟通,我们每天下午5点左右便可知晓第二天的发货计划。”欧春宏介绍,更合理的运力安排,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益,也降低了成本。

重走成渝古驿道 看邮政发展新变化

据悉,目前,邮政物流运输已纳入青山工业供应链协同平台中TMS物流板块,实现原料入厂、产成品配送供应链环节数字化管理。

以青山工业合作项目为蓝本,璧山邮政不断探索从物流运输到供应链综合服务的转型发展道路。时至今日,供应链服务客户已涵盖比亚迪、南方天合、红旗缸盖、桂生机械等中大型公司。今年1至11月,璧山邮政物流运输项目实现收益近6000万元。

寄递服务与园区服务

精准匹配实现共享共赢

每天中午,位于璧山区比亚迪厂区综合服务楼3楼的邮快超市内,“取件成功”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每天进件3000件左右,员工取件基本集中在中午12点与晚上8点左右。”璧山邮政营业部经理邓伟介绍,以前厂区取件需要在厂区外3公里的地方去取,极不方便。

重庆市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璧山高新区,项目占地面积超过1500亩,目前员工超2万人。“厂区刚建成时,受地理位置较偏、工厂面积大、工时安排与快递公司派送时间相悖等问题影响,员工取快递极不方便。”璧山邮政总经理石刚介绍,经与比亚迪厂方多次谈判,邮快超市于2021年4月运营。

邮快超市进厂区,是璧山邮政拓宽投递渠道,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投递服务难问题的一个缩影。在其背后,是邮政人的默默服务。

古道湾公园内的来凤驿仿景

“常规的邮快超市工作一般只有1至2人,但是比亚迪邮快超市工作人员却有7名。”璧山邮政营业部经理邓伟介绍,即使如此每天的工作量基本都超负荷。

以比亚迪邮快超市工作人员洪华阳的一天为例——清晨7点,他与其余3名同事分为2组,依次前往中通、圆通、申通等7个点位取件,10点快递进厂区,10点半完成入库工作;待12点取件高峰期过后,又开启新一轮的外出取件、入库工作,一直忙碌到晚上9点过。

数据统计,自比亚迪邮快超市建成以来,累计为厂区员工投递快递包裹超20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厂区提供更加综合的邮政服务,2022年5月,璧山邮政对邮快超市场地升级扩建打造,搭建了集物流、寄递、金融、渠道和文传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

链接>>>

山水为纸 文脉作笔

描摹来凤古驿的昨日辉煌

沿着成渝古驿道由重庆向西行,作别缙云山脉的老关口,便进入璧山境内,在这段约33公里的古驿道中,来凤驿不得不提。

旧时往返重庆和成都,单程需要14天左右,来凤驿则是旧时官员、客商马帮、挑夫打尖歇息的首选地。

何氏百岁坊 寻迹来凤古驿的喧嚣

璧山境内的原老驿路上,自西向东伫立着“功绩坊”“百岁坊”“节孝坊”三座牌坊,当地俗称“三道牌坊”,其中只有二道牌坊“百岁坊”保存最为完好。

何氏百岁坊

“百岁坊”,全名叫“旌表例赠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坊”,位于璧山区来凤街道安乐村,修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

“牌坊下的房子以前是‘幺店子’(即旧时的小卖部),我很小的时候,挑夫、马帮成群结队在此歇脚。”回忆起儿时旧事,83岁的何氏百岁坊文物管理员任廷䧂娓娓道来,马帮在此将卸货后的马匹系靠在黄桷树下,喂完谷草、胡豆后,便和挑夫们一起坐在牌坊下,垒起三块石头、放上砂锅开始烧水煮饭。

任廷䧂,年轻时靠做木工手艺为生,常年沿着古道往返周边做活儿。“早上6点从百岁坊出发,下午4点走到二郎附近歇脚。”说起古驿道,任廷䧂感触颇深,曾经古道上桥梁、牌坊随处可见,如今沿着牌坊一直到老关口的路上草已经比人高,没有人走了。

古道湾公园 复刻来凤古驿的繁华

近年来,璧山以古驿道文化为底色建设了总面积约1200亩的古道湾公园,重现了历史上成渝古驿道璧山段中的驿站、塘汛、递铺文化和历史遗迹。

驿站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来凤驿也不例外。

“公园用壁画、仿景的方式重现了古驿道的历史场景,尤其是‘铺兵图’更是还原了旧时的邮政寄递服务。”璧山邮政总经理石刚介绍,“铺兵图”中记载“各置夹板一副、铃攀一副、缨枪一把、棍一条、回历一本”,其中的“回历”即旧时用于办理交接手续,类似于现在的快递单。

据介绍,为让游客能真切地感受到“从前车马慢”的旧时风光,公园通过一面递铺文化挡墙原汁原味再现了古驿站“递铺”功能。

如今,璧山境内的诸多古驿道旧址已难寻觅,但古道湾公园中的古驿围墙、天井合院、牌坊等建筑却时刻向来此游玩的市民重现着来凤古驿昔日的喧闹与笙歌。

再提来凤驿,其驿站的功能已经在历史的车轮中消散,但至今依旧完好的何氏百岁坊、来凤场镇西街的“新开坦途”碑与古道万公园,依旧述说着来凤古驿历史的烟云与风霜。

(黄伟 李平 刘亭岚 图/朱大治)

编辑: 彭光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