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重庆线上商家数量增长28%
美心、太极、乌江、宗申、谭木匠位列重庆老字号品牌销售额前五名
11月11日,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好品大集暨第四届电商购物节”现场,参展企业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农家腊肉。通讯员 邱洪斌 摄/视觉重庆
邮区中心处理场地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双十一”快递。(重庆市邮政管理局供图)
11月10日晚10点半,位于两江新区海王星大厦C座4楼的博拉网络视频基地,依然灯火通明,上百个直播间正同时直播带货,氛围无比热烈。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视频产业基地,博拉网络吸引了上百家渝企团队入驻。今年“双十一”,众多商家纷纷抢抓线上带货机遇,48小时“连轴转”直播。
受新冠疫情冲击,重庆今年“双十一”消费线下遇冷,不过本地商家将“主战场”转移到线上,受到消费者热捧。
一组数据可以反映这一趋势:今年京东“双十一”期间,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购买力排名中,重庆居于第16位;重庆线上商家数量增量达28%;美心、太极、乌江、宗申、谭木匠等“重庆造”,位列本地老字号品牌成交金额前五位。
老牌商家主动转型适应线上“玩法”
11场直播,784万元销售额,这是11月11日当天重庆苏宁易购直播团队的“战绩”。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线下销售受冲击,我们未雨绸缪,主动拥抱直播。员工化身主播进行直播带货,拉动线上销售。”重庆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直播团队,“双十一”全员出动,在微信视频号连续直播11场,推销冰箱、冰柜、手机、电脑、大屏彩电、洗衣机等商品。
截至11月11日晚7点直播结束,苏宁易购的11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5.6万次,带动单品销售达1120台,销售额达784万元。
“线上消费走强是大势所趋,我们目前将线上业务作为主打。”重庆百货相关负责人说,虽是老牌商家,但自2018年开始,重百就在构建线下承接服务和体验、线上完成触达和种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新商业模式,每年的线上销售规模成倍增长。连日来,重百电器通过抖音、电器淘等平台进行直播引流,旗下41家电器门店每天直播超过200场。
除了直播,重庆百货还主动进行线上促销,拥抱营销新“玩法”,推出超级品牌周、疯抢节定制、爆品秒杀、品牌补贴券等组合营销举措。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媒体全渠道渗透、短视频内容传播、第三方平台曝光等方式引流。
线上热卖商品折射消费者生活品质提升
今年线上“买买买”,消费者购物时最关注什么?
“当下,我最关心的就是健康。”重庆消费者陈涵涵今年“双十一”下的第一单,是给父母买的体检套餐;第二单则是一块陆地冲浪板,她计划和朋友一起学习滑板,强身健体。
对健康的关注,贯穿于衣食住行之中。从京东“双十一”的重庆市场数据来看,销量额最高的商品中,高品质有机大米、牛奶占据“半壁江山”。而在10月31日开启的首波“双十一”销售中,该平台的露营户外电源销售额也大幅增长,达到同期销售额的20倍。身体乳、衣物清洁品类等销售额增长超过100%。
“‘双十一’能够折射出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吹雪称,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销售增长迅速,被称为“新四大金刚”行业。吹雪表示,这些行业快速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和居家的陪伴,对灵活出游、圈层社交和悦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本地电商也感受到了这一趋势。11月11日,本地电商渝欧跨境在抖音、京东、天猫等多个平台开启“无缝衔接”直播,推广进口营养品与婴幼儿食品等。这批海外好货,来自不久前渝欧跨境与达能纽迪希亚在第五届进博会签下的3亿美元大单。
渝欧跨境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双十一”是下半年销售冲关的关键节点,他们提前数月开始筹备,今年“双十一”期间,服务入驻平台的品牌店播“车轮战”直播总时长超过1000小时,店播同比增幅最高超300倍,其中主打高品质的进口母婴类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亮相进博会的重庆老字号商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记者还发现,多次“出海”的重庆老字号商品,在线上销售也十分红火。
刚结束的第五届进博会上,重庆展馆展出了一系列本地知名品牌,包括重庆宗申的高端摩托车赛科龙RE560、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液、急支糖浆、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参展的“重庆造”均为重庆外贸出口的知名产品。今年“双十一”期间,它们同样表现不俗。
京东销售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重庆老字号品牌成交金额前五位为美心、太极、乌江、宗申、谭木匠。增速前五位为桐君阁、宗申、美心、谭木匠、太极。
同时,产自重庆的高质量牛奶乳品、食用油、米、肉干肉脯、食补粉等5类农产品,成为上行(即从线下转线上销售)销售情况最高的5个品类。
博拉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直播带动,不少品牌的商品下单量比平时增长20%左右,尤其是火锅底料、重庆小面、万州烤鱼等本地特产备受消费者喜爱,销量创新高。
专家建言如何提振消费:
重庆需打造更多特色消费业态和场景
本报记者 黄光红 申晓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该如何提振消费?11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行业专家。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重庆的消费内容供应整体上仍较单薄,主题娱乐、文化演艺、创意展示等多功能复合性消费内容仍然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使得不少消费场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大。
比如,重庆有特色、有文化的消费场所不太多,消费场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就拿好吃街来说,莫远明发现,重庆的好吃街基本上都是一个样——集聚的餐饮连锁品牌很多都相同,并且除了美食,配套的休闲、观光等设施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莫远明建议,政府要从顶层规划上、政策支持上引导各商圈及其商家,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目标客群,布局特色鲜明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同时,消费场所要通过深挖文化价值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文化标签。
另一方面,要把消费内容做出特色,增加消费吸引力,政府还可紧随体验式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日渐受欢迎的消费新趋势,通过政策引导商圈、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要引导商家抓住消费者需求或消费心理,细分消费市场,针对特定人群创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近年来,露营以及周末游日渐兴起,拥有大量文旅资源的农村市场大有可为。”戴德梁行重庆公司商业部主管唐正艺认为,随着乡村振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消费市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抢抓这种机遇,重庆可加强“工农商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特色消费场景和消费产品,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