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记者帮你跑|学校周边文具店卖“烟卡”“金蛋”?部门和律师回应→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05-27

近日,有市民向重庆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称,渝北区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门口的文具店,向学生出售“烟卡”和开展1元“砸金蛋”抽奖活动,存在引导小学生赌博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事情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售卖“烟卡”和“金蛋”确实存在

那么,什么是“烟卡”呢?

据了解,“烟卡”多是指从废弃烟盒上取下的盖子部分制作而成的卡片,现在不少孩子将其折成长方形的卡片,放在地上双手合拢,然后以空掌心拍击地面,使得“烟卡”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赢家则会顺理成章地将输家的卡片收入囊中,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在小学生中流行的“拍画”等玩具。

▲文具店售卖的“烟卡”。记者 周松 摄

5月23日下午5点半,记者来到渝北区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附近看到,学校门口相隔数十米的区域,有3家文具店,其中两家在门店口显眼的位置,挂着所谓的“烟卡”,还有一家文具店在店内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盒子的“金蛋”。

记者注意到,这些“烟卡”并非是从真正的香烟上取下来的,而是直接用纸张印刷而来,不过在这些卡片上,依然清晰印有诸如“黄鹤楼”“红塔山”等各类香烟的名字和标志,看起来与真正的香烟包装盒并无二致。

▲文具店售卖的“金蛋”。记者 周松 摄

而“金蛋”则就和人们所熟知的“砸金蛋”娱乐并无二致,记者注意到,摆放在桌子上的一盒金蛋,已经被人砸掉了一小半,显然很有“市场”。店家告诉记者,每次砸收费1元钱,可以砸出5元、10元甚至几十元的奖金。

孩子们不以为意,家长们却各执一词

在校门外,记者遇到了家长刘女士和他的儿子小李(化名)。

据了解,小李现在3年级,他也从校外文具店购买过“烟卡”。“我好几个朋友都耍这个,我不耍就跟他们耍不到一起去了。”小李说。

▲文具店售卖的“烟卡”。记者 周松 摄

刘女士知道自己儿子有一些卡片,但是她却从未关注过这些卡片是什么。得知是香烟盒子上的卡片时,刘女士明显有些不高兴,她对着小李说:“以后少耍这些东西。”可小李没有任何回应,显然并没有在意母亲的话。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担心儿子通过长期接触“烟卡”,从而对香烟产生兴趣。

在校门口,记者遇到了另外一位前来接儿子放学的父亲唐先生,与刘女士不同的是,唐先生对此并不在意。“这不就和我小时候玩的拍画一样吗,没事。”

在唐先生看来,孩子玩“烟卡”仅仅是由于同龄人的社交需求,并非对烟感兴趣,没有“烟卡”,也可能会有其他卡片代替。

“我注意到‘烟卡’在孩子们玩耍中很流行。”南岸区青龙路小学教师吴婧告诉记者,除了“烟卡”,她注意到,类似的卡片还有“奥特曼卡”等,其本质上是孩子们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介,但有的现象的确让她有些担心:“玩‘烟卡’的孩子对这些香烟的品牌如数家珍,甚至知道这些香烟的价格、档次等。”

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搜索“烟卡”相关关键词发现,该类商品在网上售卖的种类繁多,不仅有国内的香烟品牌,也有国外品牌,甚至买家还可以下单备注自己所需的品牌。

部门和律师: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那么,文具店出售这些“烟卡”和“金蛋”是否违法呢?

北京市康达(重庆)律师事务所高金宽律师介绍,商家私自印制“烟卡”或者将废旧烟盒裁剪制作“烟卡”,进行售卖获利,均有违《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也涉嫌侵犯该香烟品牌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而“烟卡”虽然并非真正的香烟,但其商品指向性明显,让人一下就能联想到香烟,会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去购买真实香烟的可能,从而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此外,如果将“烟卡”作为产品进行售卖,就要符合《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按要求在“烟卡”或其包装上标注清楚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及检验合格证等信息,否则,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至于“金蛋”,由于砸“金蛋”获得的不是商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而是商家给与的现金奖励,且奖励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在高律师看来,砸“金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商家对赌的过程。

很显然,商家提供的砸“金蛋”服务有违《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砸“金蛋”涉及金额比较大,商家的行为就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对此事,记者也联系了渝北区市场监管局进行反映,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周边商铺销售“烟卡”“金蛋”行为,可能违反生产、销售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商品,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存在侵权行为。

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商家,经营销售的商品、儿童玩具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也将加大校园周边巡查检查力度,与相关部门联合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也欢迎广大群众对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余虎      审核: 郭晓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