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十项行动”⑤ | 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重庆日报 韩毅 郑三波

    POST TIME:2023-04-01 06:29:40

    南岸区南山街道,游客正在品尝美食。(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九龙坡区石坪桥小花市集,众多市民在游玩。(重庆日报资料图片)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按照发展蓝图,抓好“十项行动”。《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的“十项行动”中,第五项是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

    行动要求,到2027年,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深入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推动打造国际消费巴渝新地标、巴渝新品牌、巴渝新场景,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万亿元,基本建成富有巴蜀特色、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这一目标和相关任务将如何细化落实、分步完成?如何促进消费提质扩容?3月31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旅游委、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

    市文化旅游委

    纵深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近日,在“中华诗城”奉节,川渝两地文旅行政部门领导第六次正式会面,召开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六次会议。

    “会上,我们不仅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还清单化推进9类28项重点任务,致力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助推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以“1+10+N”思路建设走廊

    “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有助于增强重庆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集聚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品质支撑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文旅是重要抓手之一。”该负责人称。

    近年来,川渝两地不断探索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若干合作联盟,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数百个,联合举办多场展览展示活动,在做大区域旅游市场、做强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格局日渐成型。

    不过,当前,文旅经济已从数量上的高速增长,向质量上的结构化增长转变。在全国4.38万亿元的文化新业态中,川渝地区约为2000亿元,占比不到5%,落后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因此,巴蜀文旅走廊要成为中国文旅产业重要增长极,还需再发力、深发力。

    为此,今年我市将以“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向纵深推进。

    所谓“1+10+N”,即“1”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作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10”是实施十项行动计划,“N”是逐项细化任务清单。

    其中,十项行动计划包括,实施培育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行动计划,进一步做靓都市旅游名片,加快都市旅游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休闲街区;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绿色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等发展,提升实景演艺项目品质等。

    实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力度,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乡村,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线路,开展一批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等。

    此外,还有实施智慧文旅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实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

    清单化推进9类28项重点任务

    今年,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景区人流如织、商圈人气爆棚,文化旅游行业迎来振奋的一年。

    “我们进一步突出联合共建、产业协同、一体发展,更加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关键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9类28项任务。”该负责人表示。

    9类任务分别是:

    制定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项目化推进。

    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探索文旅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等。

    推进巴蜀文化保护传承。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创建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协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联合开展宋元山城遗址考古调查等。

    此外,还有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川渝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优化巴蜀文旅产品结构、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打造巴蜀乡村旅游名片、开展巴蜀文旅品牌营销推广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清单的文化旅游领域项目共有21个,包括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石刻文创园区、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等项目,涉及总投资1000多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14亿元。这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建设,将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提供强大“硬支撑”。

    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

    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需要营造高品质国际消费空间、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等。

    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等为引领,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丰富消费多元业态、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巴蜀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实施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提升行动,推进街区向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升级;依托山水人文资源、特色美食等建设特色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名街名镇。

    推进传统消费提档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壮大,推动购物、旅游、餐饮等传统消费创新植入巴蜀特色文化元素,升级打造巴蜀休闲、时尚购物、美食体验等世界级消费产品体系;推动传统文化和全新科技元素融入创意设计产业,支持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时装周、电影节、艺术节等文化展演活动。

    融合艺术、创意、文博等元素,开发一批彰显巴蜀生活美学的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消费模式和业态,打造多元沉浸消费新场景;加快培育定制消费、智慧消费、数字消费、无接触式消费等新型消费,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有机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市民生活;丰富夜市、夜展、夜秀、夜游等夜间产品供给,优化夜间餐饮、购物、演艺、娱乐等服务,构建多样化夜间消费场景。

    此外,我市还将实施消费促进计划,探索实行景区门票淡季减免或免费开放、演出票打折等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推出更多惠民措施;探索推行巴蜀地区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支持巴蜀地区增设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商店和外币兑换点;优化境外刷卡消费和云支付环境,为离境提货提供便利;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场景支付便利度;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

    建立巴蜀地区文化和旅游市场联合监管执法制度,推动实现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信息互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建立跨省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联合处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共同维护两地良好市场秩序。

    市商务委

    建设“五大名城”增添国际消费目的地吸引力

    3月28日,位于渝中区化龙桥陆海国际中心的老佛爷重庆百货店,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为6月正式开业做准备。去年6月,法国老佛爷百货宣布西南地区首店落户重庆。

    忙着装修的还有重庆万象城二期,它也将在6月开业。

    3月26日,位于观音桥商圈的重庆中環万象城也正式开工。

    三个地方看似没有联系,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世界知名消费品牌集聚地,这也是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十项行动”之一,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对于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稳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市商务委将以国际消费目的地培育建设为引领,推进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建设,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五大名城”如何建设?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全力建设购物名城

    解放碑步行街的重百大楼里,市民络绎不绝,自助样品派发机、无人售货机、虚拟试妆镜、智能导购屏等一系列智能服务终端设备吸引不少人争相体验。去年底,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近年来,我市对标国际一流、发挥比较优势、立足重庆特色,精雕特色载体赋能消费。解放碑步行街被评为“全国示范步行街”,重庆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重庆跻身2022福布斯中国城市消费活力榜前三名。今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7%。

    我市正全力推进购物名城建设。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全力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加快建设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提档升级磁器口、十八梯等特色商业街区,进一步完善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建设。引进国际知名特色展、专业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品牌集聚地,发展首店经济。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引进国际知名品牌700余个,引进各级各类首店超300个。

    同时,打造“重庆味、国际范”夜间经济示范创建集聚区,开展消费品牌活动,深化“爱尚重庆”系列消费促进活动。

    此外,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印发《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推进产业配套协同、消费服务共享,成立成渝双城消费服务联盟,加快形成成渝城市消费发展合力。

    美食名城多点开花

    我们常吃的铁山坪花椒鸡、三溪口豆腐鱼、渝北水煮鱼、重庆鸳鸯火锅等美食,去年被评为首批145道重庆地方特色菜。

    必吃榜反映了一座城市餐饮消费水平和趋势。巫山纸包鱼(解放碑店)、山城饭局·市井江湖菜、梯坎面(人民路店)、瓜西西火锅(洪崖洞店)等重庆69家餐饮企业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

    美食名城建设正多点开花。去年,我市培育打造首批国际美食集聚区3家、中央厨房2家、市级美食街区2家,支持梁平、云阳分别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中国鲜面之都”。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还将推动餐饮企业加快“走出去”:乡村基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朱光玉火锅登陆上海,珮姐火锅进军北京,杨记味功夫、鸭血面分别在国内新开门店78家、37家。

    旅游名城提档升级

    会展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大足五金国际会展中心等10个大型会展场馆,展场总面积60万平方米。去年,重庆国际汽车展、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会展通过国际展览协会认证。

    今年,我市将筹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点国际展会,积极培育市长顾问团年会、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中新金融峰会、“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提升会展能级。

    在旅游名城提档升级方面,我市已相继建成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国际马戏城、华侨城欢乐谷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据悉,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长嘉汇大景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等文旅项目建设,以及“大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大武陵”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文化名城建设方面,我市去年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主办澜湄世界遗产城市对话活动,《轨道上的都市区》视频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海外播出量近5亿次,《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2022年重庆爆款短视频,《云海列车》全网传播量超10亿次。今年,我市将新建工业文化创意街区7个,开建大足石刻博物馆当代艺术馆,打造黔江濯水古镇等6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持续打造网红新地标,让富有巴渝特色的文化形象经久不衰。

    编辑:李欣蓓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