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雕塑、装置带火莲花穴旅游业

    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

    POST TIME:2023-02-03 07:25:43

    原标题:

    新重庆 新农村

    雕塑、装置带火莲花穴旅游业

    璧山七塘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闲置农房变身美术馆

    重庆日报记者 栗园园

    2月2日,璧山区七塘镇莲花穴,驻村艺术家朱雨诚正在维护大地美术馆的艺术装置。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七塘正在上市的春见柑橘,好吃得很,个头这么大,吃起爆汁!”

    “二嫂,你给大家展示一下啥叫爆汁?”

    2月2日,璧山区七塘镇柑橘园里,“二嫂”万友会又穿上“工作服”——大红花棉袄,跟镇宣传干事佘林川一起热火朝天地为当地柑橘带起货来。

    一个曾经冷冷清清的村落

    作为七塘小有名气的“网红”,万友会广受欢迎。每到水果丰收季节,哪家有带货需求,都会请她来帮忙。但对于在当地开办农家乐的万友会来说,直播只是她的副业。

    讲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万友会直言不讳:“这个农家乐刚开始还是有点亏钱。”很快,她话锋一转:“但最近一年不错,多亏了莲花穴艺术乡村的打造!”

    2020年,万友会萌生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想到七塘镇水果产业上了规模,便将农家乐的位置选在了七塘将军村的莲花穴。

    但彼时的莲花穴,就是一个冷冷清清的村落。“不少农房闲置,墙壁也是破破烂烂。”万友会说,因为周边环境不好,农家乐生意非常冷清。

    出人意料的是,次年,莲花穴就实现了华丽转身。

    一夜间小村落有了艺术范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七塘镇决定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破题,得知四川美术学院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需求,便主动上门联系合作事宜。

    多次深入调研后,川美和市雕塑学会的艺术家挖掘出当地村史,并在保留建筑风貌、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对当地建筑进行改造。

    2021年下半年,一栋栋闲置农房经艺术家改造,变身为美术馆、艺术博物馆、民宿、咖啡馆等。艺术家还把当年重庆第二届雕塑大展“搬”到了莲花穴,雕塑大展展出的200多件作品,一夜间让小村落有了艺术范儿。

    展出结束后,部分艺术作品“留”在了莲花穴,比如房屋墙壁上穿墙而过的猫、稻田里令人称奇的飞机、窗户上扭曲的防护栏……莲花穴具有的艺术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接踵而至。

    一年多来,莲花穴先后举办多次艺术活动,“进驻”的雕塑、装置等艺术品越来越多,村容村貌也在不停更新,好些游客说“每次来都有新鲜感”。

    “赏花季游客肯定会更多”

    莲花穴人气旺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

    镇宣传干事佘林川觉得本领不够用,摸索着学习拍照、直播等技能,不断为七塘旅游“吆喝”。万友会跟着佘林川学习,两人经常一起商量着拍摄短视频,为七塘积聚人气。

    村民甘遐学学会咖啡调制技术,成了咖啡馆的工作人员,每月收入3000多元。就连种果树的好些业主都坐不住了,纷纷聘请经营人员、技术人员对果园进行提质升级,准备把采摘游也发展起来。

    万友会说,莲花穴今年春节的旅游特别旺,自大年初二至今,她家农家乐营业额已有5万多元,“马上就是赏花季了,游客肯定会更多。今年我计划再开一家农家乐、提升住宿接待量,再加把劲搞直播,让粉丝数量涨一大截!”

    编辑:谭真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