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下饭酱”来了!涪陵榨菜含金量再提升

    重庆日报 记者 苏畅

    POST TIME:2023-02-01 08:10:13

    原标题:

    新重庆 新农村

    “下饭酱”来了!涪陵榨菜含金量再提升

    在开拓市场、降低成本的同时,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

    1月31日,涪陵榨菜集团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开栏语

    刚刚过去的2022年,高温、疫情、山火、干旱交织,对重庆“三农”工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端稳了“饭碗”,提升了粮食产能,有力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接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竿。即将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将谋划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的“路线图”。今日起,重庆日报开设“新重庆 新农村”专栏,报道我市各地在产业、生态、人才、组织、文化五大振兴的探索和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春节过后,涪陵进入“榨菜时间”。

    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1月31日早上7点,迎着晨曦,青菜头种植大户杨世海来到种植基地,与20多名村民一道抢收青菜头。

    “春节前后至雨水节气前,是采收青菜头的最佳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段,地里青菜头水分过多,品质将大大降低。”杨世海拿起菜刀切开一颗青菜头,“你看,这就是著名的涪陵榨菜所用的原材料。”

    杨世海不知道的是,他手中的这颗青菜头不仅可以被加工成传统的榨菜,其中一部分还将被加工成拌饭酱。

    就在去年10月,涪陵榨菜集团上市了一款新产品——乌江轻盐下饭酱。这是涪陵榨菜集团首款酱类产品,除了保留涪陵榨菜“轻盐”“下饭”的特点外,产品类别还从酱腌菜类变为酱类。

    “这是基于市场需求开发出的符合当下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调研中发现,当下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拌酱类佐餐产品,“正因如此,集团在去年下半年开发出‘乌江轻盐下饭酱’产品,让涪陵榨菜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

    下午4点,从杨世海的种植基地采收的青菜头被运送至涪陵榨菜集团加工厂。加工过程中,这些青菜头要经历腌制、剥筋、淘洗、切分、脱盐、拌料、包装、灭菌等环节。

    这些环节中,腌制所花的时间最长,需要6个多月。腌制采取“三腌三脱”的方式,每完成一次腌制,都要对青菜头进行一次压榨脱水。

    这些压榨脱出的盐水,以往被当作废水。而在“乌江轻盐下饭酱”的生产过程中,这些盐水则被用作配料中豆瓣酱的腌制液。

    “榨菜腌制盐水的利用,体现了涪陵榨菜产业链进一步的延伸和完善。”涪陵榨菜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仅榨菜酱油这一个单品,去年涪陵区就利用榨菜腌制盐水生产出5万吨,创收近80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除利用榨菜腌制盐水制作腌制液外,涪陵榨菜集团还在切分、脱盐环节,将切下的“边角料”做成下饭酱中的榨菜丁。

    “事实上,这些‘边角料’与切分中保留的青菜头品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过去生产榨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榨菜条的长度、宽度一致,一些切割形状不达标的原材料作为残次品被扔掉,而在制作下饭酱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原材料充分利用起来。下饭酱这一新产品的推出,在拓展市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将推动青菜头收购量的进一步扩大,进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乌江轻盐下饭酱”上市两个多月来,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据介绍,这还仅仅只是线上的销售数据,今年,涪陵榨菜集团将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该产品。

    编辑:谭真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