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探索“政府+民间”联护模式 为更多野生动物提供“庇护所”

    重庆日报 左黎韵

    POST TIME:2022-12-19 08:33:16

     

    ▲在重庆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小动物们得到精心照顾。(受访者供图)

    ▲野生猕猴在南川区金佛山北坡景区树丛中玩耍。(摄于11月28日)特约摄影 瞿明斌/视觉重庆

    ▲12月9日,江津区西湖镇,中华秋沙鸭在綦河“私语”。通讯员 李莉莉 摄/视觉重庆

    每年11月,是重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近年来,重庆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各地频频出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身影。随着“小可爱”们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也显得愈发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据了解,目前,重庆有6家市级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还有一些挂靠在当地林业局的区县临时救护站点、依托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救护站点,以及一些民间救助机构。在对陆生野生动物的救护中,这些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受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了“庇护所”。

    但在连日走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方面,还面临着专业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政府救护机构辐射有限等难题。为此,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纷纷探索“政府+民间”“政府机构+志愿者”的联护新模式,正逐步形成野生动物保护合力,越来越多的野生小动物获得了及时有效的救助。

    已有6家市级机构

    基本形成分区域、分物种的收容救助体系

    走进重庆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中心,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室里觅食、嬉戏。一只可爱的猕猴抱着团小被子,紧紧盯着橱窗外的工作人员,小表情很是机智。

    “这是我们刚救回来的一只小猕猴,对周围环境还有些警惕。”工作人员杨琪说。今年夏天,救护中心接到一位热心市民打来的电话,说在小区里发现一只受伤的猴子。救护人员迅速赶往现场,经鉴定,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

    “小猕猴特别怕生,刚到救护中心时见人就躲,还一直拒绝饮食。”杨琪说。他们尝试着将水果、蔬菜打成糊,混合着牛奶喂给小猕猴吃,还用毛毯给它做了个安抚布偶,增强它的安全感。慢慢地,小猕猴对饲养员们越来越信任,半个月后,它开始正常进食,身体越长越壮。

    重庆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吴婧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逐渐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

    作为我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野生动物救护站,重庆动物园每年会接到3000余通求助电话,仅去年重庆动物园救助的野生动物就有70余种、200余只(头)。“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是因受伤、病弱、饥饿等原因被送来救护站,在接受简单处理后,普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能回归大自然。”杨琪说。

    譬如,今年2月,他们就救治了一只在迁徙途中受伤的中华秋沙鸭。“当时,它胸前的伤口已经感染,部分组织坏死,急需抢救。”杨琪回忆道,在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手术后,这只中华秋沙鸭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也是我市首例经手术救治并成功放飞的中华秋沙鸭。

    目前,我市分别在重庆动物园、永川乐和乐都、万州西山动物园以及南川金佛山药物种植研究所设立了4家政府性质的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并拥有渝北区鳄鱼中心、合川区硕斯灵长类动物养殖公司两家带民营性质的动物收容救护机构。

    “这些收容机构覆盖了主城区、渝东南、渝东北等区域,基本形成了分区域布局、分物种救护的全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吴婧说。

    建立区县级救护站点

    人、地、财是绕不开的难题

    “往返自驾10个多小时,总算救下了一只受伤的野生林麝。”11月9日,在位于南川金佛山的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站长曾德军回忆起年初的一次救助经历,忍不住感慨。

    今年2月,云阳当地农户发现一只野生动物被农具砸伤,经当地林业部门鉴定,这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林麝,他们第一时间拨通了南川重庆药研所野生动物救助电话。

    在云阳发现的受伤林麝,为何要向南川求助?原来,受经费所限,云阳野生动物救护一直面临专业力量不足的难题,遇上受伤的小动物,也只能由县林业局派人前往处置。“我们科室拢共4个人,没一个学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参与救助的县林业局保护处工作人员陈航说。发现林麝时,它的前腿已经骨折,由于没有专业背景,他们都不敢擅自施救。

    “尽管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类别,在市级层面设置了6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吴婧说,譬如,一些山林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救护人员抵达时,很可能已经过了救助的最佳时间。此外,受人力、财力所限,市级救护站在收到野生动物的救助线索后,也要根据动物保护等级、救助意义等进行研判,并非所有的野生动物都能获得全面救助。

    事实上,为了扩大野生动物应急救助范围,早在2019年,市林业局便会同市城市管理局,制定印发了《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规范(试行)》,对动物收容救护流程、动物安置、档案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在设立6家市级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机构的同时,也鼓励各区县成立野生动物救助点,组建自己的专业救护队伍。

    “别看这些小动物萌萌哒,照顾起来真的很累人。”在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张超就有着这样甜蜜的“负担”。张超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自2020年江津将区级野生动物救护点挂靠到四面山管委会后,他经常借着巡山的机会,救治一些受伤的小动物。

    管委会紧邻场镇,预留的观察区能容纳三四只小动物,出于经费考虑,站里没有聘请专职饲养员,动物喂养、圈笼清扫、伤口护理等都由张超和同事们轮流负责。“小动物一天也离不得人,周末节假日也得有人看守。”为了更好地照顾它们,张超索性将家搬到了四面山。

    张超的困境并非个例。目前,我市各区县大多将野生动物救助点设在当地林业部门,或依托辖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开展收容救护,而经费、人力、场地则是这些区县级救护站点面临的普遍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庆市“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中,就有优化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布局的内容,要求着力于增加救护站点、提升救护能力。

    探索“政府+民间”联护模式

    或可进一步满足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需求

    “野生动物救护,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它本质上还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吴婧认为,探索“政府+民间”“政府机构+志愿者”的联护模式,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收容救助体系,或许能进一步满足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需求。

    位于涪陵美心红酒小镇的金菱动物园是当地唯一一家获得林业部门授权的民间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动物园依山而建、草木葱茏,在一处安装着透明玻璃的饲养房内,一只只被救助的猫头鹰、岩鹰、狗獾等小动物在各自的圈笼里上蹿下跳,很是活泼。

    “引入民间力量后,小动物的收容救助变得更专业。”涪陵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他们发现伤病野生动物后,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消毒,伤病稍重就得送去邻近的永川乐和乐都。而如今,依托动物园专业的兽医团队,不仅大部分伤病都能实现就地治疗,饲养员们还会根据小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喂养的营养配比,帮助它们尽快康复。

    不仅如此,一些民间志愿组织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口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拥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众多冬候鸟的迁徙目的地。为全面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当地林业局组建起“守护青山 爱鸟护飞”志愿服务队。

    “随着气温骤降,大批冬候鸟已在自然保护区停留,我们也进入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志愿者吴天宇说,除了定期开展人工巡护,打击非法捕猎、交易等违法行为外,他们还要负责为迷途、受伤鸟儿提供救护收容,增强公众爱鸟护鸟的意识。截至目前,我市已组建起43支“守护青山 爱鸟护飞”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者365人,累计巡护里程1170公里,仅去年就救助鸟类50余只。

    民间机构参与野生动物救护后,也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个别民间机构将野生动物救护当作牟利的手段,甚至打着救护的幌子,从事非法交易、贩卖野生动物等。”吴婧说,加大林业执法力量是强化监管的重要途径,接下来,他们将督促民间机构建立完整的台账记录,将每只动物由谁送来、伤情如何、救治后的去向等信息一一罗列,实现救助工作透明化。

    不少专家也纷纷建言,除依靠政府力量外,各地还可搭建第三方监管、评价体系,通过邀请各方面专业人士组成评估或监督委员会,定期形成研究报告向社会发布,不断提升民间救助机构的公信力、执行力。

    编辑:戴晓涵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