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绝对考验》导演丁伟:
“萍”是一个纯粹的战士 也是一个纯粹的女人
▲丁伟
▲舞剧《绝对考验》在重庆大剧院首演。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绝对考验》剧照。(重庆歌舞团供图)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这是2022年初春,重庆的每一条街道正从冬天的蛰伏中苏醒。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丁伟也在这融融春意的季节来到了重庆。然而,他此次来渝并非游山玩水,而是为执导舞剧《绝对考验》。
《绝对考验》以红岩群英谱中的传奇女英烈张露萍为人物原型,由重庆歌舞团创排,以舞叙事,融景入情,糅合现代、民族、街舞、国标等艺术形式,运用当代舞台技术打造重庆立体城市地貌,塑造了一个在孤独绝境下闪耀人性光辉和信仰力量的舞台艺术形象。3月16日晚,这部舞剧亮相重庆大剧院,拉开了首轮演出的序幕。
这是丁伟与红岩英烈张露萍的第一次“相遇”,他用“滋养”形容这一路心灵的震荡。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作的?艺术创作如何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丁伟又是如何看待重庆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未来?近日,笔者与丁伟展开了对话。
“我们希望挖掘呈现这些默默无闻的英烈”
笔者:有关红岩英烈的艺术创作并非是一个新的选题——这一题材已有话剧、京剧、歌剧等多种表现方式。你为何想到用现代舞剧的形式将张露萍的故事搬上舞台?
丁伟:强烈的内心刻画、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广泛的民族基础,这就是舞剧的特色。它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时代的变革,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大家很熟悉江姐等英烈,但还有更多默默无闻、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的人,不那么为大众熟知。比如张露萍,她虽然只在重庆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却做了大量工作,坚守信仰,被枪决时也没透露身份,这样的人物也是可歌可泣的对象。我们希望挖掘呈现这些默默无闻、奉献青春的英烈,真诚地歌颂他们。
笔者:对于塑造红岩英烈,前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你对这个角色的塑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丁伟:的确,很多艺术作品里都有红岩英烈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我以前对他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江姐、陈然等烈士身上,对张露萍的名字有些陌生。所以,在创作前,我跟着重庆歌舞团的同仁去了周公馆、红岩村等地,感受张露萍当时所处的环境。《绝对考验》正是融入了我在采风中对张露萍内心的理解,再加入我自己对舞剧创作的思考创作而成的。
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战士,也是一个纯粹的女人。所以在《绝对考验》的创作中,我们除了展现她作为革命者、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外,还加重了对“萍”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的刻画。包括她在延安与战友共同奋斗,只身一人来到重庆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等,应该说在人物塑造上更加生动丰满。
“情感表达真实了,观众也就能接受了”
笔者:《绝对考验》要表现的主题是很主旋律的、很宏大的,那么,宏大的主旋律题材如何打造才能更吸引观众?
丁伟:它应该注重塑造人物、发掘人物的内心,这与宏大题材之间并不矛盾。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想,我们塑造的人物、在舞台上呈现的生活,怎样才能经得起观众的检验。在排练中,我们也不断深化对题材的认识,捕捉、聚焦人物的精神气质。我认为,如果我们的精神气质吻合了,情感表达真实了,观众也就能接受了。通过舞者的律动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在双方的彼此靠近中,观众与剧中人物才能实现共情。
笔者:那么如何让年轻观众喜欢上《绝对考验》?
丁伟:在舞剧创作之初,我们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题材怎样才能够吸引年轻观众。在方法论上,我认为应该用当代的创作理念、艺术语汇和表演样式,让舞剧变得深刻又好看。这就要求在创作上要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观,要符合年轻观众的观剧方式,不要无病呻吟。
为此,我们在《绝对考验》中,糅合了大量现代舞蹈,包括街舞、国标等多个舞种,且所有舞蹈,最长的舞段只有5分钟。这样的组合是年轻观众喜欢的形式,也更有吸引力。
“发现潜藏在外表下,缓缓流淌的质朴真实”
笔者:为创作《绝对考验》,你曾在重庆待了大半年时间,重庆这座城市给你带来了哪些灵感?
丁伟:舞剧《绝对考验》的故事发生在被诸多文学影视作品演绎过的重庆。打造属于《绝对考验》这部作品独有的地理空间,发现潜藏在外表下,缓缓流淌的质朴真实,挖掘最能打动人心的人文底色,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去构建的美的气质。
比如,我们运用了6块冰屏组合投影来展示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错落感,还运用了一些先进的舞台装置,以及高低、造型各不相同的楼梯推移组合成新的造型,丰富表演空间。
笔者:就你与重庆的合作来看,你认为重庆舞蹈市场发展如何?对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丁伟:重庆歌舞团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老牌院团,创作出了一批关注时代发展、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佳作。特别是近年来,重庆歌舞团创作的舞剧《杜甫》,连连获赞,这无疑证明了他们的潜力。
当然,我认为重庆舞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我们要学习更多舞种的丰富的表演力;要善于吸收先进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自己所用。取他山之石的同时,要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强化剧本创作。
笔者: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在舞蹈方面的观众培养还需加强?
丁伟:这是肯定的。作为创作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观众的喜好。所以,舞蹈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只有通过不断打磨,才能为本土观众所喜爱,也才能够走出去,为更多观众所喜爱。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舞蹈方面,重庆似乎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去年,我在重庆大剧院看了一部舞剧,开演之前,演出票几乎售罄。表演中,观众起初对这部舞剧还有些生疏,但很快我就能感受到重庆观众掌声里的真诚。我自己的舞剧《仓央嘉措》也曾来重庆巡演,非常卖座。我相信,有这群喜爱舞蹈艺术的观众,重庆舞蹈演出市场会越来越好。
人物名片
原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曾荣获“文华导演奖”“文华舞剧导演奖”“文华歌舞导演奖”、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导演奖”“导演金奖”“特别荣誉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最佳导演奖”等50余项大奖。执导了《刘三姐》《妈勒访天边》《仓央嘉措》《玉鸟》等众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先后担任多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闭幕式、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全国性大型活动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