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抗战时期经典作品首次在渝集中亮相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赵迎昭 实习生 宗华月 编辑:王俭林

POST TIME:2018-08-01 06:06:12

《巴人汲水图》

真实记录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生活的《巴人汲水图》、在重庆磐溪石家院子创作的《奔马》、为印度文学家泰戈尔创作的写生肖像画《泰戈尔》……7月31日,“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徐悲鸿纪念馆联合主办,展品为两馆珍藏的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75件(套),其中包括4件国家一级文物。此次展览也是徐悲鸿抗战时期经典作品首次在渝集中亮相。

《巴人汲水图》有2幅 其中一幅曾拍出1.71亿元

《巴人汲水图》回家了!7月31日9时,展览刚一开幕,展厅中就涌进了众多市民。让他们激动的是,徐悲鸿于1937年刚到重庆不久时创作的、和重庆关系最紧密的画作——《巴人汲水图》时隔20年再度回到了徐悲鸿夫妇“一生中最重要的家”重庆。

重庆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幅长达300厘米的国画上,徐悲鸿题词:“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磐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

市民钟谷菁在这幅表现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生活的画作前久久伫立,她说:“当时生活的担子那么重,却没有人是颓废的。有时,一个民族的精神不一定体现在大人物、大事件里,这些细微的生活场景也能反映山城儿女抗战坚不可摧的力量。”

少有人知的是,《巴人汲水图》存世其实有两幅,此次展出的这幅收藏于徐悲鸿纪念馆。另外一幅,于2010年在北京拍卖时,成交额为1.71亿元。

为何《巴人汲水图》会出现“双胞胎”?

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介绍,徐悲鸿在重庆期间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并举办画展,当时的印度驻华公使非常喜爱这幅画,希望重金购得。“父亲当时经济紧张,还要救济学生、办画展,因此又重新画了一张。”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1937年冬至1938年夏,徐悲鸿创作了3幅现实题材作品,除《巴人汲水图》外,还包括此次来渝展出的《巴之贫妇》。据介绍,1938年除夕夜,徐悲鸿独自徘徊在嘉陵江畔,遇到了一位乞讨的贫妇,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到家中便默画下了她的形象。这也是徐悲鸿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奔马图》上写下“磐溪遣兴” 廖静文称磐溪为患难之交

徐悲鸿笔下的马栩栩如生,妇孺皆知。他曾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骼,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因如此,徐悲鸿用国画表现的马也得到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展出了多幅徐悲鸿创作的马。马的身体用块面造型,以饱酣的重墨、奔放的笔势快速挥洒。“和古代中国画中的马相比,徐悲鸿的马融入西画中的解剖学和透视原理,马具有立体感,意气风发,激越动人,四蹄生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研究和基础教学中心主任张楠木说。

在《奔马图》《双马饮水图》等画作上,都写有“磐溪遣兴”四字,说明这是徐悲鸿在重庆磐溪创作的,抗战期间他曾在这里生活了4年多。31日下午,徐庆平一行也在时隔20年后,再度来到位于江北区大石坝街道的徐悲鸿旧居——石家院子,寻找父辈曾经的足迹。

记者看到,徐悲鸿旧居已经被高大的住宅楼包围,但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木地板上的红色油漆有些斑驳,体现了历史的沧桑。“这是父亲当年居住的卧室,夏日酷暑难耐时,父母只好在卧室外的木地板上打地铺睡觉。”徐庆平指着旧居二楼最右边的一间说,抗战时期条件艰难,父母常常吃不饱饭,但父亲仍然坚持在煤油灯下作画。

在旧居一旁的磐溪石家院子,徐悲鸿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中国美术研究和创作,创作了大量闪耀美术史的作品。石家院子入口,一座长14米,高3米的钟乳石假山造型美观。假山顶部3棵黄葛树枝繁叶茂,已经和洞体融为一体。

在石家院子的地下石屋内,一幅幅题刻也精美异常。从石家院子沿着梯坎,可以走到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磐溪石虎旁。从这里,可以眺望到嘉陵江对岸的重庆大学。当年,徐悲鸿就是途经这里乘船到对岸的中央大学教学的。“现在有石门大桥了,过江没有父辈那么艰辛了。”徐庆平笑着说。

1946年1月,徐悲鸿与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结婚,郭沫若和沈钧儒证婚。当年夏天,徐悲鸿夫妇从重庆经南京、上海抵达北平(北京)。“别了,磐溪……你是我们的患难之交,你的名字被徐悲鸿写在许多作品上……”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中如是回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徐悲鸿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大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辞辛劳地为抗战筹集资金,成为抗战时期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徐悲鸿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激励全民抗战,他把生命活成了艺术,把艺术活成了信仰。”

画过十多幅泰戈尔肖像 尺寸不大却气势恢宏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文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徐悲鸿却和他有着深厚的情谊,此次展览展出的《泰戈尔像》也被公认为是徐悲鸿写生肖像画中的扛鼎之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徐悲鸿通过对泰戈尔面部的淡淡渲染,衬托出泰戈尔的银色须发,把他正在凝神静思的神情表现出来。画面50厘米见方,用西方的绘画技巧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传达出恢弘的气势。

徐悲鸿和泰戈尔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据介绍,1940年春,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办画展,期间和泰戈尔交往密集,为泰戈尔画了十多幅素描、速写和油画肖像。

据了解,徐悲鸿的画展当时曾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两地举行,泰戈尔亲自为画展撰写了序言。泰戈尔在序言中写道:“美的语言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其音调毕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在有韵律的线条和彩色中,为我们提供一个在记忆中已消失的远古景象,而无损于他自己经验里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31日,市民可前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免费欣赏。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