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歌乐 人文沙磁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 编辑:李平

POST TIME:2019-07-18 06:29:28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歌乐忠魂 浩气长存

  离开码头熙攘的人群,顺着磁器口古镇的青石梯一路向上,郁郁葱葱的歌乐山一点点跃入眼帘。

  如果说山有魂,那么歌乐山的灵魂,在70年前,被300多名红岩英烈的鲜血染成了永不褪色的红色。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诞生在这座青山之中。如今,这面“五星红旗”已经成为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珍贵展品。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重庆仍处在白色恐怖之中。7天后,在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监狱里,关在楼上四室的黄显声将军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立即通过秘密孔道传到楼下四室、二室,传遍白公馆监狱各个牢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特大的喜讯,犹如雷鸣电闪,撕破天垂浓厚的云幕,罗广斌动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镣铐虽然缚住了我们的手脚,黑牢虽然关住了我们的身体,但是锁不住我们迎接胜利的信心。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打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迎接解放。”

  罗广斌建议用被单做旗面,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旗面有了,可用什么做五角星呢?国旗,她是什么样的?一连串的问题又萦绕在难友们的脑中。

  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黄草纸撕成五角星的样子,一颗星放在红旗的中央,四个星放在红旗的四角,象征着祖国四万万同胞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红旗做好后,大家把牢房里的楼板撬开一小块,将红旗叠起来,小心地藏进地板下面,准备等到解放那天,高举红旗冲出去。

  红岩英烈们留下的,远远不止重庆的这第一面“五星红旗”,还有影响至今的《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狱中八条”是如何诞生的?沙坪坝歌乐山下的革命烈士纪念展厅,给出了答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近200名共产党员兴奋不已,但没有想到,敌人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死,也要死得其所。”在此危难时刻,已在狱中关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觉得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提出建议,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

  1949年11月27日子夜,国民党对狱中共产党员展开大屠杀,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3天后的11月30日,重庆解放。

  为完成难友们的嘱托,脱险后的罗广斌用了整整28天时间,整理出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到12月25日,这份名为《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写成,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这份报告为七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八条,约3000多字,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狱中八条”就是在此基础上提炼而出。

  当年烈士们留下的“狱中八条”,在新时代仍具有现实意义,它警示每一个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强化党风、政风建设,确保风清气正,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时刻保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