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这场雨夜会谈,激励更多青年走向进步
2025-01-15 08:39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南方局提出,国统区的党员要实行“三勤”“三化”,使党的工作在群众中扎下根。
但是,如何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引导群众走向进步呢?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负责人刘光
刘光,1917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重病初愈的刘光没有遵从“安心静养”的医嘱,而是跟随周恩来来到重庆,为了革命事业投身大后方的青年工作。
在白色恐怖阴云的笼罩下,有不少青年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持悲观和冷漠态度。为了动员青年们走向进步、投身革命,刘光广交朋友,提出在进步青年和学生中建立“据点”的办法以加强联系。他常常组织或者主动参加青年们的学习会、读书会,在真诚的交流中拉近和大家的距离。
一次,刘光和一群青年朋友约好到林森路会谈学习。由于特务严密监视着南方局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甚至还会冒充进步青年登门拜访,因此他们将时间定在晚上十点。
然而天公不作美,那天晚上竟下起了大雨。巴山夜雨倾盆,山城道路崎岖,从刘光的办公地曾家岩到林森路距离较远,小道又没有路灯,步行极为不便,青年朋友们猜想会谈可能要取消了。然而刘光却如约出现在了指定地点,一进门他就坐下和青年们交谈起来,甚至没来得及擦干头发上的雨水。
刘光冒着大雨也绝不爽约,是因为他始终把青年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放弃任何一个与青年们交朋友的机会。当时,国统区的青年中,有人意志消沉,认为家国前途和个人无关;有人冒进急躁,想要直接公开发动青年集会表达意见。为了将青年朋友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刘光必须赢得他们的信任。
这次雨夜会谈既是学习会,更是一次让青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交流会。在这次会谈中,有进步青年向刘光表达了想去延安的想法,也有青年为就业、生活等切身利益向南方局请求帮助。
虽然屋外大雨倾盆,但刘光没有急于结束会谈,而是耐心地解答青年们的疑问,认真记录青年们提出的请求与问题。刘光的真诚与耐心,加深了青年朋友对他的信任,也让青年们更愿意和中国共产党走在一起。
刘光曾说,青年应该像一团火,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生气,有了光。1946年,积劳成疾的刘光因病去世。《新华日报》连续七天刊登讣告致哀。胡乔木评价刘光“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同广大青年群众建立了联系”,民主人士许民初称赞刘光为“青年朋友的真正友人”。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杨世玲供稿 记者何春阳整理)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