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大足地名文化故事·双路化蝶成双桥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03 10:32

1975年10月,大足县双路公社划出成立双桥区。2011年10月,原双桥区撤销,但仍有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双路镇存在。双路、双桥的地名是从何而来呢?

有人认为,双桥区,一定是有两座桥而得名,其实不然,据《重庆市双桥区地名录》载:“双桥区是将大足县双路公社全部和原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组成双路和通桥公社,划归重庆市管辖。由两公社首尾各一字得名,成立重庆市双桥区。”双桥区由此得名。

通桥公社也不是因桥得名,而是由原通公社和土桥公社,各取一字得名通桥公社。

双桥区,在清道光年间就已建成三里许长的街市,是大足县的一个场,叫双路场,场期为二五八。

要成立场,必须要经县衙批准,上报备案。据传,大足知县看了呈报的公文说:“我还以为双路是两条大路,一条是经龙水镇到大足县城和铜梁县;一条是经邮亭乡去成都和重庆。其实不然,是以双雾形成柱形而得名,这简直是吹龙门阵。差头,这几天我很忙,你穿便衣去双路场,在旅栈住一两晚上,观看是否有雾柱?还要倾听老百姓的意见,特别是老年人,是否喜欢这个地名?”

第二天吃了早饭,差头骑马经龙水镇到双路场街上旅栈住下,找来里正说:“知县大人令我来考察地名。”

里正笑着说:“我知道这事没有人相信,但却是事实呀。现正好天晴,你明天一早起床,在街上观看就知道了。”

这正是六月天气,差头一早起床出门到街上,东方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虽说凉风习习,但也有些热的感觉。他见街市上,已有几十个人在等待,果然见有两三丈大的雾柱直冲天空,与东北方向的白鹤岩相对峙。二雾柱好似两条龙腾空而跃,差头惊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观,可取为地名做纪念,就叫双龙场或双龙铺吧。”

一位七旬老翁说:“我们在交通要道上修建街市,是为了做生意发财。龙很凶猛,可做官府地名,我们还是叫双路场好了。”

差头听老翁口气,不似一般人,便说:“老尊年,这明明是双雾,你为什么说成是双路呀?”

老翁说:“双雾、双路,乃谐音也。双雾直冲天上,象征双路通天庭,乃仙境吉祥之地,也象征着我们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经龙水镇通往大足县城和铜梁县;一条是经邮亭铺到成都和重庆。所以,取名双路场甚好,老百姓喜欢多一条路呀。”

于是,差头回到县衙向知县禀报情况。知县说:“既然是事实,老百姓又喜欢这个地名,就批示和上报备案,场期定为二五八,顺应民意就行了。”

大足县双路场就这样成了地名,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于人口增多,为了让老百姓赶场、办事方便,县衙决定增设一些乡场。

宣统二年,县衙正式批准成立双路乡,双路乡地名由双路场而得。双路乡地名沿袭到1974年10月,改为重庆市双桥区。2011年撤销,成为历史,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双路镇地名仍在。

来源: 掌上大足  
编辑: 詹米璐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