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一千道人东华观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1-15 16:11

听老一辈人说,出生在老重庆城杨柳街的诗人吴芳吉,七岁时有一段轶事: 一天,他父亲带他去神仙口的东华观拜了神仙后,给他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叫他接下联。上联是:五百罗汉治平寺(今罗汉寺)。吴芳吉不假思索就一口答道:一千道人东华观。父亲摸着儿子的头大笑道:“孺子可教!”

▲东华观藏经楼

东华观藏经楼位于渝中区凯旋路 64 号(今凯旋路 73 号),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1335—1340 年),明朝天顺七年(1463 年)、正德十一年(1516 年)重建。东华观有殿宇三重(下殿、正殿、 上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顶盖黄色琉璃瓦,正脊和垂脊为绿色琉璃瓦,脊上饰精巧的龙、狮、狗等动物,栩栩如生。翘檐雕梁画栋,殿屋五间,建筑用材考究,是重庆市至今唯一未变形的古老木结构建筑。殿堂和藏经楼原供奉玉皇大帝神像。观内还有花园、住客、库房六大间,占地面积在一千平方米以上。东华观后面挖掘有东华十八洞,洞洞皆相通,相传东华真君于此得道。下殿庙的大门两边石柱上刻有对联:

看涂山云影飞来无限天光供一府, 问字水梅花开放几分春色到三巴。

过去,东华观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前来求神祈福之人络绎不绝,极盛时来此进香挂单道士及居士达千余人。观外有专门出售道冠、道袍、器具的三条街,街名“道冠境”;鉴于来往此地的道士多、“神仙”多,其道法显灵多,故旁地又取名“神仙口”;于是道教文化在此盛行,形成一条久负盛名的“文华街”。 东华观,堪称是当时重庆府地区建筑最早的(全真龙门派)著名道观。

为何在当时的重庆会有如此宏大的道教景观呢?

首先,重庆是道教发源的思想基地和物质基地。中国古代著名的灵山十巫,即是重庆的巫山十巫,他们是一群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占卜、祈祷、祭祀、治病消灾的心灵大师和智慧大师。他们给一代代重庆民众留下了敬神信鬼、占卜斋醮等思想烙印。十巫在巫溪宝源山采集中草药时又发现了丹砂并炼丹,并推广至黔江、酉阳、彭水、涪陵、长寿等地,造就了以巴寡妇清为首的丹砂帝国,提供了道家炼就“长生不老”之药的物质基础。

再说,道教中最大最早,拜老子为“太上老君”的天师道鼻祖张道陵来渝后,摒除了重庆百姓信教中那些“巫鬼”成分,使道教在重庆得以普及盛行。1277 年,蒙古人册封张道陵及其历代子孙为“天师”,命张宗演“领江南道教事”之后,以宁全真为首的道教东华派等更得以发展壮大了。

特别是元朝初期,道家的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 74 岁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三万五千里,在中亚机缘巧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被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后,为道教在中国的大发展注入了活力。因而元朝忽必烈时代,重庆东华观能够造就如此辉煌的人气盛况,那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道观星罗棋布在重庆城的各个角落,与佛教并驾齐驱。至民国时期统计,仅重庆城区就有道观 40 余座,比如关岳庙、五福宫、朝天观、神仙洞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东华观命途多舛:

1926 年,东华观遭遇大火,整个道观烧掉三分之二,只剩下灵官、玉皇、丘祖三殿。

1939 年,遭到日寇飞机轰炸,丘祖殿被炸毁。

1942 年,城内扩张修建凯旋路,将剩余的灵官殿和玉皇殿分为两部分,公路上为玉皇殿,公路下为灵官殿。

1953 年,因建苏式粮库,拆除灵官殿。于是,东华观其实仅存前殿藏经楼,即以前的玉皇殿,面积200多平方米。后来藏经楼被一家印刷厂占用。 直至全面修复前,里面还住有几户居民。

而今,东华观藏经楼的修复是继清朝康熙年间大修后,时隔300 年后的再焕新颜。

来源: 摘自《重庆掌故-典藏版》  
编辑: 詹米璐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