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大足地名文化故事·柳枝划出杨柳河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0-21 07:02

宝兴镇境内,有一条杨柳河,河流两岸杨柳青青,土地肥沃。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杨柳河两岸的百姓靠着这条河流,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河流。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过着靠天生活的日子。如果遇到那一年风调雨顺,人们还能丰衣足食;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洪涝,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有一年夏天,两条土龙打架,造成狂风大作,洪水泛滥。倾盆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村里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毁,所有庄稼都被打坏。高山削平成了低丘,沟壑被填满,成了一片泥沼,人们哭天喊地,流离失所。好多村民们被逼无奈,纷纷搬走了。不料第二年夏天,因为两条土龙被仙人惩罚,关在天牢里,这里接连九九八十一天都没有下雨,旱得四周的田地都硬得像石头,裂缝有几寸宽,连大路都干断了。所有的竹子树木都干枯了,更不用说庄稼了。老百姓干渴得嗓子冒烟,眼睛都凹进去了,浑身没劲。被逼无奈,剩下的村民们也决定要搬走了。

村里有一家姓杨的瞎眼老人,因为老伴去世得很早,她和刚成年的儿子杨娃相依为命。杨娃眼看一家家的邻居都搬走了,只剩下自己和母亲了,他劝母亲道:“母亲,我们还是走吧,邻居们都搬走了。”杨婆婆起身摸索着走到内堂,对着一直膜拜的观音石像,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响头,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说:“菩萨在上,请保佑我的孩子一路平安,早点寻到栖身之处,让他早日成家……”

儿子一听不对劲,他说:“母亲,我们一起走哇。”

母亲说:“儿啊,我不走了,我这把老骨头生在这里,死也要在这里。”

儿子大哭起来,说:“母亲啊,您不走我也不走了。即使是死我们娘儿俩也要死在一起啊。”

母子正在家里抱头痛哭,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走了进来,原来是村里刘老汉的女儿刘三姐。刘老汉平日为人敦厚,好助人为乐。这不,专门派小女儿来照应杨婆婆母子。三姐听见了母子的对话,也不禁潸然泪下。

生养的故土,谁舍得离开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眼下四处干旱,再不走,只能死路一条哇。好说歹说,杨婆婆终于答应上路。

一行人到了村口,杨婆婆说要去拜一拜村口的井。井里早已干枯,连青苔也枯死了。突然,杨婆婆纵身一跳,被三姐和杨娃死死拖住,三人正哭闹得不可开交,突然,耳旁一个声音道:“你们都在干什么呀?”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素衣的中年妇女,身旁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婢女。

三姐实情相告。

只听那妇女说道:“你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善良总是有好报的。都回家去吧,不用搬家了,一会儿就有水喝的。”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相信那妇女说的话。

这时,突见一阵青烟升腾起来,一朵莲蓬盛开,拖着妇女和婢女升到了半空中。妇女变成了观音,只见观音左手拿瓶,右手捡起一支杨柳,轻轻在瓶里一点,在空中一挥。人们往身后一看,果然看见一条清澈的河流在缓缓流动。再看井里,也都装满了水。人们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跪下向观音朝拜,观音轻轻一笑,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消息传开,离开的人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杨娃带领村里的男子重新开辟良田,耕种庄稼。刘三姐带领妇女种桑织麻,烧茶做饭。人们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村里又恢复了家园的生机。再后来,杨娃和刘三姐结了婚,生了一大堆儿女。村里人在河流两岸种了很多的杨树和柳树,从此以后这条河就叫杨柳河。

来源: 掌上大足  
编辑: 詹米璐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