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传呼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12 12:31

□雪燃

我的藏品中,有一个摩托罗拉传呼机,那是1999年7月我在成都花800元买的。这个传呼机做工精致,大约一只火柴盒那么大,端头有一条精致的金属链。二十多年后,这只传呼机竟然还“活”着,只要装上电池,那小块屏幕仍能显示时间和数字。

当年,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我停薪留职,前往成都寻梦。我先后去了几家报刊应聘,可惜没被录用。后来,又去了一家都市报应聘,与30多名应聘者参加了笔试,第四天面试时,我背了一袋在各级报刊发表的作品,厚着脸皮把自己的作品分发给6名面试考官。奇迹出现在我发表的那些作品上,一位男考官看了我发表的文章后,对旁边一位女考官说:“我看他很适合做你那个时尚栏目。”女考官翻看几本杂志后,点了点头说:“可以试试。”就这样,我顺利进入报社,成了一名时尚栏目的记者。

当时的通信不发达,记者部只有一部公用电话,报社给每位记者每月发一张20元的电话卡。街上的公用电话亭虽很多,但每次打电话跑来跑去,非常麻烦。那时的传呼机,算是最方便最快捷的通信工具了,也是身份的象征,最便宜的也要600多元。报社要求每个记者都必须用传呼机,于是我只得忍痛掏出800元,买了一只能发出“嘟嘟”声的传呼机。有了传呼机,工作就方便多了,不论在哪儿采访,报社都能随时联系上我。

第二年底,仿若“突如一夜春风来”,我发现街上用手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时尚人群,更是早早用上了手机。电视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广告也变成了“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那个拿着波导手机的女明星,闪着迷人眼波,让很多人心动。我也心动,但我没钱买,也消费不起昂贵的话费,于是一直坚持着用传呼机。直到2001年,报社要求记者必须配备手机,我才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部当时很牛的波导MC958“战斗机”。

有了手机,我腰间皮带左边挂传呼机,右边挂“战斗机”,被同事戏称“双枪记者”。后来,直到传呼台渐渐被淘汰倒闭,传呼机最终没了信号,我才将传呼机放进了箱子收藏起来。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工作变更,几次搬家,这只传呼机我一直珍藏着。这只传呼机,不仅记录了我的记者生涯,更承载了我的青葱岁月。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来源: 新重庆-重庆晨报  
编辑: 田韵沁   主编:马京川      审核: 李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