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丨龚农:大巴山的冰瀑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3-06 10:34

大巴山的冰瀑

文/龚农

大巴山的冬天,并不是外地人想象的全是雪景,即或在高高的渝陕界梁,有的只是新雪,没有酣睡的深雪。

曾经好多年,到了隆冬,客人来了主人愁,愁的是自己觉得城市也不大,又没有什么绝佳风景可游览,能够让客人尽兴地玩。

谁都知道,城口人天性好客,待人接物真心实意,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客人,带客人到最美的地方去欣赏。因此,城口人常常盛情邀请远方的客人:夏天或者秋天,你来城口罢,那是最美的季节,你会看到最宜人的大巴山,品尝到最美的山味儿。

眼下市里来的几个朋友,点名要去黄安坝,邀我做向导。唉,这个名气太大的黄安坝,这可让我犯愁了。可以去亢家寨呀!亢家寨不说四季皆宜,起码不至于有黄安山顶的冬日萧瑟。没办法,网络上就是这样宣传的:黄安坝是我国最大的南方高山草场,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呀,人家直奔过来就是要看草原的。可是,眼下可是隆冬啊,这“可是”一词是没有办法跟客人直接讲的。还是决定去黄安坝,能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客人自然最希望见到雪。

山野寂静,空气清冽。常说,雪落无声无痕,期待奇迹发生。

汽车沿狭窄的山路盘旋而上,从兴隆村开始爬坡,就算进入黄安景区了。冬日的黄安林区美景渐渐映入眼帘,早已没有春天的妩媚,夏天的清爽,秋天的妖艳,因为落叶的缘故树林显得有些稀疏,然而枝干更加硬朗挺直。偶尔点缀一簇红色,那是经雪熬霜后枫树的色彩。一路经过的“石圣人”“一线天”“小天池”等小景点,这些在我看来实在太一般,却都能引起客人们极大的兴趣。

天气不由人设计,车往上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在车辆轰响马达开始冲顶的时候,公路内侧开始出现白哗哗的景象,有人惊呼:冰瀑,冰瀑,快看!

汽车停了下来,一条高三四米、宽五六米的冰冻瀑布,赫然展示在了我们的眼前。再往前看,远不止这些呢。准确地描述是,一幅接一幅的冰瀑群,一直分布在阴坡这一线,沿公路向山上延伸。越往高处,越是绵延不断,规模壮观。给它起名“冰瀑公路”一点不为过。

你看这美丽的冰瀑:一座座玉砌的宫殿城池,一群群冰峰林立,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与柏油公路相映成趣。它们有的似擎天一柱,有的如神话中的定海神针,还有的恰似洁白柔软的绸缎……远瞧近观皆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将那些大小不一的瀑布,精雕细琢成各种形象逼真的动物、植物、人物或者梦幻的美景。

冰瀑形成的环境条件,说来并不苛刻,除了气温低于零摄氏度,要有落差,还要遇到水的流动过程,但在现实中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有灵动中的静态美,视觉上是流动蜿蜒的,甚至还能隐约听到夏日里的泉水叮咚。

水是什么?是茫茫雪地,是浩瀚汪洋,是极地冰原,是滔滔大江,是潺潺溪流,也是眼前静谧无声却余韵如缕的冰瀑。而冰瀑,是一部流动与凝固纠缠的时光简史,是芸芸万类的生命延续。

在秦岭和大巴山,冰瀑多见于高山溪流,无须“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巨大落差,但必须得有落差。落差,是能量转换的前提;落差,可以演绎水的舍生取义。

然而,大巴山的冰瀑却是沿公路而延展的长画卷,让人可以亲近,可以追逐。

喜欢摄影的客人更是不失时机地将这些美景留为永恒。“这里的瀑布确实很奇特,很神秘,我把照片带回去,让大家共同欣赏。”拍个不停的老黄,干脆搂着冰柱亲吻起来。此刻,大家忘记了天寒地冻,玩得是那么开心,令人遐思,流连忘返。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巴山丰茂的植被和地理条件,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使得它成为一座体量巨大的水库。在阴坡一线,平时里从地下浸润出来的水流到悬崖边,一般会形成“水帘洞”。到了隆冬时节,昼短夜长,如果遇到连日低温天气,就将平时的滴水状况冻结成一道道壮丽的瀑冰。因为是缓慢浸流的地下水形成的瀑冰,所以它的造型不同一般,有精雕细琢、层次丰富之感。一旦瀑冰形成,一般要等到开春时才会融化。

说到底,冰瀑也是水,只是此时你不能痛饮一番,那甘冽,那清爽。

水,随季节更替而演变形态,以一种形态代替另一种形态,昭示一个万古不变的自然美学原理:那些被我们欣赏着的,也一定在欣赏着我们。

龚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

来源: 新重庆-上游新闻  
编辑: 田韵沁   主编:张译文      审核: 李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