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红星亭侧的“鸳鸯椅” 撮合好多情侣走向婚姻殿堂
2024-10-28 09:48
▲文化宫里风姿绰约的红星亭
1949年后,中共中央西南局选定重庆作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此刻正值百废待兴时,西南局在恢复经济、建设崭新大西南的同时,为体现大区格局和需要,满足人民期盼,掀起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高潮。
在此期间,重庆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公共服务设施,其中位于两路口地区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堪称地标建筑,在山城百姓心中具有特殊的位置。
1
成为重庆标志性建筑
当时,在抓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庆建成了人民大礼堂、大田湾体育场馆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对重庆影响巨大的市政文化设施,这三大建筑更成为当年重庆的标志性建筑。
1951年7月1日,占地124亩、投入130亿元(笫一套人民币币值)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奠基动工,邓小平为文化宫题名。1952年8月5日,文化宫一期建成开园。邓小平的金色题字,镶嵌在雄伟庄严的大门顶端,两侧巨大喷泉成为珠联璧合的壮观一景。
为了把文化宫办成真正的学校和乐园,并成为开展各种活动的阵地,重庆倾力投入:1954年6月,建成影剧院、图书馆、灯光球场和游泳池;1956年后,陆续建起溜冰场、露天剧场、儿童乐园、文体培训中心和动物园等设施。从此,文化宫花团锦簇、亭台楼阁、水景喷泉、环境幽雅、人流如织,成为山城市民极为喜欢的文化活动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宫“苏式”风格的影剧院设计超前、宏阔大气,内部设施一流,承担了当年市里很多大型重要会议和高规格演出活动。作为当时主城区最大的园林和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宫内占地宽、容量大的露天电影场,更是人们心心念念的热门场所。这儿的露天电影场持之以恒五十年,年年春节、五一、国庆,都会举办盛大欢乐的游园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娱生活。
山城最早的大型灯会、菊展、节日焰火,以及各种交谊舞会、太极拳教学、第一套广播体操普及等,就是从文化宫最早发端和示范,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上创造了诸多全市“第一”。几十年来,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响彻文化宫大院,使几代人受惠。而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红星亭侧的“鸳鸯椅”,撮合了很多情侣在此牵手走向婚姻殿堂。不少老人至今仍对童年时代在文化宫度过的游乐嬉戏岁月,记忆尤深。
2
办过学校乐园足球场动物园
文化宫所在地块,可谓历史悠久。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等部门和机构曾入驻。1930年,重庆最早的新式学堂川东师范迁来该地,后为配合文化宫建设,川东师范于1951年迁至歌乐山。1943年5月3日下午,在现文化宫影剧院前的大操场,时任“保卫中国同盟”主席的宋庆龄,发起赈济河南灾民的“国际足球义赛”。首场开赛,她不仅亲临致辞,还走进球场向参赛的“沪星”“东平”足球队队员握手慰问、致谢,上万球迷到场观赛,现场欢声雷动。义赛筹款折合大洋12.5万元,全部用于赈济河南灾民。
1955年初夏,少先队队日活动,学校组织我们从南岸龙门浩小学来到文化宫,参观搭建在大操场上的“美蒋空投特务罪证展览”,这是我第一次到文化宫。展览规模空前,我依稀记得有近十个展馆,大量降落伞、通信工具、伪造证件、特工装备、多种武器及微型高效爆炸实物,特务被捉、被歼图片……当时,西南各省市地区都组团来渝观展。
为了进一步把文化宫办成感染人、教育人、吸引人、内容丰富的学校和乐园。1956年,市里决定将人民公园的狮、虎、豹、蟒蛇等动物连同饲养这些动物的身高2米2的巨人龚大汉,以及不足1米的侏儒叶矮人一并交给文化宫。养狮虎的高大铁笼就在进中门的右侧,从中门至光荣榜这一带,当年养了各种动物供市民参观。为了丰富动物品种,文化宫方面还曾派人去云南西双版纳引进大象,最终大象没请来,但带回来五只孔雀和八只鹦鹉。后来,还派人去了一趟峨眉,带回来几只猴子。
1958年底,市里将文化宫移交给市园林局管理。不久,园林局整合全市公园职能定位,将文化宫大型珍稀动物,全部转到杨家坪桃花溪畔于1955年1月23日建成的西区公园,坊间称西西公园。1960年11月1日,西区公园正式更名为重庆动物园,巨人龚大汉、叶矮人也随同调往。1976年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重新回归市总工会建制。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壮观气派苏式风格的大剧院。
3
为重庆拿回不少冠军争得荣誉
七十多年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凸显学校、乐园使命担当,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受市总工会委托,承办全市职工理论培训、举行文艺调演、创办职工文艺刊物、开展书画展赛、职工运动会以及引领基层文体活动的开展。
文化宫曾组团参加全国和四川省的各种调演、汇演、比赛、展览,为重庆拿回不少冠军和大奖,从而跻身全国先进文化宫行列并常年保持这一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当年在文化宫执教的商德伦、雷祖华、陈执、柳青、唐泽民等各具特长的专家、名师精心辅导和策划有密切关系。
文化宫还非常重视引进优质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出成果、出人才。聘请的外协名师有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故事大王”的渝中区绿化办肖化、重钢工会俱乐部文艺组组长彭明羹、人交公司俱乐部手风琴王汝林、财贸职工俱乐部文艺干事刘云华、文联翘楚杨山、余薇野、傅天琳等,他们都是影响力大、享誉全国的专家、名人。文化宫建成以来,向社会及机关企业、文艺院团、大专院校和报刊推荐和输送了不少青年才俊,许多人成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
1959年初夏,中央财经委领导姚依林来渝考察,发现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表现优异。回京后他以国务院财办名义,邀请重庆市财贸职工业余文工团赴京,三进怀仁堂汇报演出。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林仰莲、曲庆瑚、马远蔷、刘莉科,女声独唱夏克惠,男声四重唱候邦平、赵同声、杨戈、李四敏等都是常年在文化宫和财贸职工俱乐部参加培训和活动的骨干。总政文工团转业到文化宫的歌唱家罗乐,演绎《真是乐死人》诙谐风趣,以及享誉全国的著名歌唱家张迈、张礼惠等,都与文化宫有着不解之缘。
4
数十年来多次进行升级改造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宫为服务企业,抽调傅学明创立职工技术交流站,组织能工巧匠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效果显著,深受好评,从而发展成为重庆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为加强技协力量,市总工会分工会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黄荣昌分管,调劳动模范、刀具大王曾松柏领衔,为企业攻关克难、产品提档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考恢复后,为让被耽误了学习知识的年轻职工有进高校学习深造的机会,文化宫科技组办起文化补习班。在此基础上,1981年初重庆市总工会决定成立职工大学,吸纳大批在职青工走进文化宫,通过半工半读,拿到大学文凭,成为各行业急需的知识型人才。后来,不少职工大学毕业的学生成为单位骨干。
20世纪80年代初,重庆著名表演艺术家、谐剧大师凌宗魁曾在文化宫拜四川谐剧创始人、号称谐剧“教父”的王永梭为师。文化宫的话剧培训班更是一个出人才的艺术高地,不少人成为影视领域的中坚和干才。
从文化宫话剧培训班走出的刘刚,他当制片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街坊邻居》火遍山城。著名作家、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王雨编剧、刘刚当制片人拍摄的电影《产房》,上映后深获好评。
从文化宫走出,成就卓越的美术家也不胜枚举。郭选昌曾留学德国卡塞尔大学研究雕塑、美国加州大学任教,归国后曾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他创作的洪崖洞《吊脚楼》等上百件雕塑,成为山城记忆;曾任四川油画学会会长、在多所名校执教的高小华,创作的《赶火车》,人物众多、震撼力强,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他与雷祖华为三峡博物馆合作完成的高10米、宽30米巨制油画《重庆大轰炸》,成为艺术创作典范。从文化宫走出的,还有成就卓越的雕塑家冯宜贵、油画家徐星火、国画家张正勋等。
数十年来,文化宫进行了多次升级,2009年更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文化宫有五大特色区,建筑面积增加到5万多平方米,绿化率达65%,服务功能和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提升与改善,成为大型绿色休闲公园,成为一个功能齐备、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文化休闲乐园。
(张川耀 作者系原现代工人报社社长 图片由作者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