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家巷往事
2024-08-16 08:52
▲20世纪初的戴家巷
□杨耀健
重庆母城的百年老街戴家巷,近年开辟成为旅游区,此地蜿蜒盘旋在临江门悬崖上的步道,是最能展现山城特色的景点之一。它与相邻的洪崖洞景区交相辉映,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和感知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尘旧影。
1
戴家巷 由来与得名
戴家巷位于重庆老城中心地段。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母城一共编为29坊,戴家巷划归临江坊。它毗邻临江门,位于嘉陵江一侧的悬岩上,筑有城墙,砌石包砖,是重庆古城卫戍区最坚固的一段,易守难攻。
清光绪年间,张云轩绘制的《重庆府治全图》,留下了当时的信息。那时,城墙边建有骆公祠,纪念四川总督骆秉章。此人一生清廉,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他整顿吏治,惠济百姓,受到好评。他虽然病逝于成都,但曾到重庆巡视,关心民瘼,重庆民众为感谢他做了好事,建祠堂以示爱戴。附近还有骆家花园,相邻建筑为美国福音堂、九龙巷。
早年重庆的经济重心在下半城,临江门地区经济不发达,贫民没有住房,就沿着城垣搭建棚户居住。当时人口稀少,这一带都是荒地,居民在此种植蔬菜,地名叫韭菜园。后因有戴姓大户在此建房定居,家族繁衍,更名戴家巷。巷内居民多从事挑水、奶妈、佣人、跟班等职业,偏僻无闻。
2 育婴堂和淑德女子学校
戴家巷的兴盛,与西方势力深入重庆有关。
▲重庆淑德女子学校师生(左为创办人韦勒女士)
清同治三年(1864年),基督教内地会进入重庆,随后美以美会、圣公会、伦敦会、公谊会、浸礼会、英美会等鱼贯而入。1881年,牧师惠勒夫妇、鹿依士夫妇来渝传教,在戴家巷租赁房屋,前面堂屋作礼拜堂,后面厢房居住,条件简陋。
由于部分不良教民以洋人为靠山,仗势欺人,地方政府惧怕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敢秉公处理,积怨日增。1886年6月,美国基督教士在鹅项颈购地建房,士绅赵昌勖等人以其有伤风水为由,联名呈请县官制止,未得解决,激起公愤。应试武生带头聚众数千人,发起第二次教案,将重庆城内及附廓美、英、法教堂,以及洋房、医馆全毁。戴家巷的小礼拜堂亦被捣毁。
稍后进入戴家巷的外国教会,也是美国的卫理公会,早年叫美以美会。它的最高机构为华西年议会,会址设在重庆,此前已有上百年历史。
1889年,美国卫理公会在戴家巷重建礼拜堂,鹿伊士牧师在此开办圣公书室,宣传一些科学知识。这座教堂,与天主教真原堂仅一街之隔,它们常举行礼拜祷告,洗礼圣餐之类的宗教活动,加以官员拜访,教民出入,轿子、滑竿扎堆,小商小贩叫卖,顿然成为热闹之地。据史料记载,甲午战前,重庆已是“教堂林立,处处均有司铎,住居既久,入地自熟”。
1890年,卫理公会下属女布道会美国人韦勒女士,在戴家巷创办收容孤儿的育婴堂,后来开设初级小学、中学等机构,名为淑德女子学校。1953年该校改为普通中学,序号为重庆市第15初级中学校。笔者最近获得一张老照片,内有韦勒女士与女生们的合影。
据1943年重庆市警察局制作的《重庆市外国教会概况调查表》记载,截至当年,戴家巷6号、7号是美国卫理公会房产,8号是福音堂,礼拜天有宗教活动,平日每天分别有妇女儿童活动或社会服务工作。
3 重庆第一家西医院开张
1892年,宽仁医院在戴家巷落成,为本埠第一家西医院。
宽仁医院大门为圆拱形,两旁为八字形照壁,院中掩映着四幢中西合璧式青砖楼房,主楼四层,临江两幢带有长廊。宽仁医院创办人,系基督教卫理公会派出的美国人马加里医生和一名英国伦敦传道会医生,经费由教会承担。马加里任院长,此后又陆续派来外籍医护人员,包括内科、外科、牙科医师、教师,首批培训4名中国学生。
晚清官员保守顽固,对洋人既反感又畏惧,敬而远之。宽仁医院开业,马加里向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级衙门主官发出请柬,居然无一人敢到场。市民的意识,则因封建闭塞影响,对异域事物深感恐惧,起初都不敢去看病。为此,马加里刻苦学习重庆话。突破语言关后,他首先与本埠官吏交往,取得好感,由官方动员绿营官兵来看病。有一个士兵暴食暴饮患上急腹症,肚子痛得要命,急症室替他灌肠洗胃,第二天就轻松了,逢人便说西医的好话。
一些市民陆续前来就诊,马加里又告诉他们,听诊器不是用于掏心摄魂,血压计并非吸血鬼,温度计仅仅为了量体温。开业当年,宽仁医院就收治男女病人300余名,做大手术上百例。还有不少人前来补牙、拔牙,有位官员镶上一颗时髦的大金牙,笑口常开。1916年,马加里亲自为刘伯承做手术,摘除受伤眼球。抗战期间,陈独秀曾三次到此住院。
宽仁医院的西药、手术疗效明显,位置又适中,就诊病人逐年增加,抗战时已是重庆城最繁忙的医院。它带动了周边的服务业,街对面开起火锅名店“云龙园”,戴家巷内则有小餐馆、小旅馆,顾客多为病人家属。
1949年以后,宽仁医院先后更名为川东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现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 名人寓居之处
▲清代末年的戴家巷
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曾任湖北民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的邵保,出生于戴家巷。他少年从军,表现出色,受四川总督岑春煊欣赏,保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又留学日本,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后,1908年参加清朝补考,赏给陆军炮兵科举人。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正在河北滦州任陆军第二十镇炮标标统的邵保,策动上司发出兵谏通电,声援武昌起义。不久他辞职南下,与一批同盟会同学增援武昌起义前线,为埋葬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制立下汗马功劳。
1912年邵保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顾问官,同时授陆军少将。1927年随北伐军到南京后因病辞职。1928年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年仅44岁,追加中将军衔。
川军军阀刘文辉,在戴家巷建有公馆。刘文辉是24军军长,是驻重庆的21军军长刘湘的堂叔。刘文辉的势力范围在成都,回重庆的时间少,其公馆平时大门紧闭。
抗战时期,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戴家巷中弹,基督教福音堂钟楼被炸毁,残存礼拜堂维持活动。
5 网红景点游客拥趸
1950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成立,统战部部长由市委第二书记曹荻秋兼任,先在江北办公,后迁到戴家巷。曹荻秋坚决贯彻中央统战政策,他在全市统战会议上作报告,阐述城市统战工作的重点,部署任务。市委统战部根据重庆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带领各界人士从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建设。
▲1950年4月,重庆第一任统战部长曹荻秋。
1954年7月,杨松青担任统战部第二任部长。他十分尊重统战对象,党外知名人士有什么事,都愿意与他交谈,获得指导和帮助。著名学者吴宓,把自己撰写的《红楼梦研究》送给杨松青审读,杨松青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重庆市政协在戴家巷办起政协委员之家,三年困难时期,各界知名人士可凭票来此就餐,至今还有老委员津津乐道。有一次,吴宓把自己的用餐优待券送给中文系一位老师,还详细提示对方,菜饭都可以加钱购买,不收粮票。吴宓待人之诚恳,可见一斑。
戴家巷藏在历史中,藏在母城的褶皱里,旧城改造的东风刮过,巷子里虽然修建了一些楼房,但大多数逐年破旧,幽深曲折的小巷,连接着冷清的城墙,崖壁上堆满垃圾。偶尔有人走过,由于不了解它的过去,驻足时间短。一些居民嫌老房子无电梯,上下楼不方便,陆续迁走。
2018年,渝中区启动新一轮旧城改造,修建崖壁步道、修缮居民楼、拓展商业空间。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不搞大拆大建,留存历史记忆。于是,一座座老建筑在匠人们的精心修复下,重现昔日风采。巷内的石板路被打磨得闪闪发亮,两边的墙壁做了修饰,挂着红灯笼的小街,把人们引入明、清光阴。来到悬崖步道,如蚁的游人爬上爬下,不停地拍照打卡。黄葛树的树荫下,一家又一家各具特色的文创店、小食店,展示着最新的商品和可口的餐饮,直到深夜还有人在此聚会。
曾经的偏僻小巷,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山城最具活力的地带。行走在改造后的戴家巷,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乡。戴家巷这只蛰伏的蛹,在岁月的孵化下,已经变成翩跹的彩蝶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 图片由作者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