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巴渝行|“一次走访”“一次沙龙”“一份报告”破解支柱产业困境——荣昌区政协“委员经济沙龙”协商议事平台助力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卞立成

2024-10-21 21:15

▲荣昌区政协每季度定期开展的“委员经济沙龙”。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们今年9月份新增的一条生产线,相比于之前的设备,这些机床更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预计未来该生产线产值能达到每年1500-2000万元。”10月18日,荣昌区眼镜产业园的重庆佳业眼镜有限公司3楼厂房中,区政协委员、公司总经理黄勇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刚投用的新型眼镜生产线。

眼镜生产是集群式发展,建立一条新生产线,必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就像一副眼镜,看似简单,却需要140多道工序,涉及大量上游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扩产线增产能一事黄勇考虑了很久,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荣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与园区发展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去年区政协提议,全区联动有效化解了眼镜产业园区的发展困境一事,至今令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一次走访,发现眼镜产业潜在困境

眼镜产业是荣昌区重点打造的支柱型产业集群,而荣昌眼镜产业园则是该区耗资4.3亿元、历时2年建成的集聚式现代化发展园区。为促进眼镜产业发展,荣昌区政协多次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与座谈会,积极为企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荣昌区成立眼镜产业商会。受访者供图

在2022年底的一次委员走访调研中,调研组发现不少企业负责人都对产业园区发展提出了不少意见:产业扶持政策不够、下游链条尚不完善、生产成本较高……认真听取企业反映的问题,调研组成员们的脸色也越来越严肃。

眼镜产业园是荣昌区耗费大量时间、资金成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荣昌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就业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必然影响产业园的健康发展。随着调研的深入,调研组发现,园区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协调相关各方联动解决。

在不久后召开的区政协联组讨论会上,此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专题行动,尽快解决眼镜产业面临的危机。

一场沙龙,共商眼镜产业园解题良方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建言资政,帮助眼镜产业真正走出困境。2023年2月,荣昌区政协召开“眼镜产业发展经济沙龙”,30余家眼镜及配套企业负责人和区政协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荣昌眼镜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开诚布公谈问题、真心实意提建议。

▲2023年2月,荣昌区政协正式召开“眼镜产业发展经济沙龙”,共商眼镜产业园“解题”良方。受访者供图

“产业园区眼镜企业标准厂房有效利用率仅占总面积的61.5%,利用效率明显不够……”黄勇回忆起当时沙龙热议的场景时,仍倍感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来自深圳,在重庆人生地不熟。大家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实实在在、亟待解决的。

“此外,作为一家外来企业,我的客户群体主要来自深圳,其中不乏国外客户,他们对我的生产质量、生产工序乃至生产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生产地在重庆这件事,很多客户还不是很信任,会专程来渝考察。”黄勇在沙龙上表示,客户考察对企业间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尤其需要产业园区方面予以配合,要是因此错失合作良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巨大。

黄勇的发言引起了在座企业家们的强烈共鸣,也彻底点燃了沙龙氛围,在接下来近3小时的时间里,大家畅所欲言,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之后,区政协根据走访调研和此次沙龙协商情况,整理形成了一份《关于促进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份报告,助力眼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份凝聚了各方智慧的调研报告,提出5个影响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7条推动眼镜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建议。

调研报告受到区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研究,明确一名区委常委牵头负责眼镜产业园发展,并成立眼镜产业工作专班,努力推动成立眼镜产业商会,力争将眼镜产业打造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随着制约眼镜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破解、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荣昌区眼镜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如今,荣昌眼镜产业园已成为中西部眼镜产业转移承接重要平台,成功引进眼镜生产成品企业及其关联、配套企业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限上企业1家),形成了集眼镜设计、生产、配套、销售、贸易、品牌运营等于一体的眼镜产业生态体系。

如今,荣昌区政协每季度定期开展的“委员经济沙龙”,成为了眼镜、生物医药、畜牧科技等多项产业共商未来、共促发展的开放式协商交流平台。

“现在,眼镜产业园区环境优美、服务到位,让我们企业更有信心、有底气扩产扩能了。11月份,我将迎接一批德国客户的考察,届时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每月订单量将翻5倍左右。”黄勇对未来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张信春   审核: 商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