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额尔古纳湿地的追鸟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9-17 20:00

▲9月16日,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宝金财(左)与同事努图格图一起整理采集的湿地植物标本。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秋日的清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凉意袭人。晨雾中,一道身影已踩着露水走向湿地深处。宝金财背着长焦镜头、胸前挂着高倍望远镜开始了他一周两次的样线调查之旅。

27岁的宝金财是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鸟类保护工作人员。样线调查法是他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沿着预设路线行进,记录两侧一定范围内所有鸟类的种类、数量和行为。“就像给鸟儿做人口普查。”宝金财笑着说。

▲9月16日拍摄的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日落景色(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这是9月16日拍摄的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湿地深处的道路泥泞不堪,蚊虫扑面而来,他却乐在其中。“听,这是红脚隼的叫声。”他突然驻足,敏锐地望向远处,“我拍到过红脚隼大战金雕,小家伙俯冲攻击大块头,真精彩。”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这是9月16日在额尔古纳湿地拍摄的灰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15日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赤麻鸭。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9月16日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灰鹤。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专攻鸟类研究的生态学硕士宝金财,在几乎走遍了内蒙古所有鸟类保护区后,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来到了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保护区总面积95604公顷,这里河道蜿蜒纵横,沼泽星罗棋布,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栖息着200余种鸟类。

最让人称道的是,宝金财刚工作半年就发现了三种没有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观测到的珍稀鸟类:凤头蜂鹰、长尾林鸮和草原雕。每个新发现都需要连续多天跟踪观察,拍摄清晰影像资料,并详细记录行为特征。

“鸟儿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宝金财的妻子娜仁毕力格说。为了支持他对鸟的热爱,娜仁毕力格从千里之外的乌海市来到额尔古纳市陪伴他,并成为当地一名高中老师。

▲9月16日,宝金财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核对拍摄到的凤头蜂鹰。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9月16日,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宝金财(左)与同事努图格图通过三维电子沙盘研究巡护路线。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15日,宝金财在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使用望远镜观测鸟类。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夕阳西下,宝金财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十几种鸟类、一百多个个体数据。收拾装备时,他突然指向天空:“快看,灰鹤归巢了。”鹤鸣声中,宝金财的眼中闪耀着清澈的光芒。

▲9月16日,宝金财使用无人机对额尔古纳湿地进行日常巡护。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9月16日,在额尔古纳湿地,宝金财在车中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罗伟   审核: 万难 主编:崔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