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新闻|巫山:无人机与骡马奏响“空地运输交响曲”
▲2025年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骡马队和无人机正在同时进行建筑材料运输。记者 尹诗语 摄
近年来,随着电力基建项目向复杂地形拓展,传统骡马运输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逐渐成为解决物资运输难题的重要手段。
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的崖壁间响起科技与传统的双重奏鸣。操作员紧盯控制屏,指尖轻点,满载沙土包裹的无人机如钢铁蜻蜓般腾空,沿着预设航线直飞至作业平台。而在另一座铁塔处,5匹骡子正攀上70度陡坡,驮着400斤砂石在仅容双蹄的险径上稳步上行。
▲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工作人员正在给骡马装上建筑材料。记者 尹诗语 摄
▲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骡马装起建筑材料准备上山运输。记者 尹诗语 摄
▲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骡马队行走在陡坡上。记者 尹诗语 摄
据了解,该项目为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石料用灰岩矿110千瓦输变电工程,是巫山县三溪乡灰岩矿采矿项目的核心配套工程之一,旨在为矿山开采、破碎加工、长距离输送廊道及码头堆场提供稳定电力支持。该项目通过无人机与骡马相结合的创新运输模式显著提升物资运输效率。凭借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的特性,无人机通过预设航线实现塔材的自动化运输,单次运输耗时由传统方式的1小时压缩至1.5分钟,同时避免了修筑便道对山体和植被的破坏,效率提升6倍以上。对于坡度超过70度的施工区域,骡马成为唯一可行的运输方式。单匹骡马单次可驮运400斤材料,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骡马与人工配合可灵活调整运输路线,通过反复行走形成临时骡马道,适应无道路条件下的施工需求。两者结合形成的“山下无人机+山上骡马”分段运输模式,实现了效率提升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推动区域绿色矿山建设,并为成渝地区基建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2025年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操作员正在为无人机换电池。记者 尹诗语 摄
▲2025年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无人机准备运输建筑材料。记者 尹诗语 摄
▲2025年5月21日,巫山县三溪乡后椅村,操作员正在查看无人机运输的情况。记者 尹诗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