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超80亿次播放量!大熊猫 “渝可渝爱”带来的“萌”力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视觉重庆 赵丹丹 蒲梅

2024-08-09 09:33

“渝可渝爱”是重庆动物园的一对龙凤胎大熊猫,一经亮相就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熊猫粉丝的疯狂追捧。妹妹渝爱又甜又拽,出场自带BGM;哥哥渝可是“妹控”“妈宝熊”,萌而不自知。截至目前,“渝可渝爱”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80亿次,是名副其实的“顶流”。

“渝可渝爱”何以火爆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重庆又该如何乘势发力,打好这张“王炸”牌,助力重庆城市形象塑造,进一步讲好新重庆故事。

龙凤胎大熊猫“渝可渝爱”。张会才 摄/视觉重庆

“渝可渝爱”的成名之路

重庆动物园熊猫馆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努力垫脚探头,就为了一睹两位小寿星的萌态;不远处的“虫动市集”,游客一度排起了长队,期待买到心仪的大熊猫玩偶和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这是不久前“渝可渝爱”两周岁生日的场景:

▲“渝可渝爱”两周岁生日现场。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在抖音平台,#大熊猫渝可渝爱# 话题播放量超65亿次,#渝可渝爱#话题6.7亿次播放;微博平台,#大熊猫渝可渝爱#话题超8.3亿阅读量,在B站、小红书等平台,“渝可渝爱”相关视频点赞数、评论数通常以万计。

“渝可渝爱”的名字来源于2023年春节期间重庆动物园的征名活动,最终从近600组名字中选出。渝,是重庆的简称,可可爱爱,则包含着网友对他们满满的喜爱。

哥哥渝可,穿着潦草烂背心,最爱跟奶妈贴贴抱抱举高高,战斗力不高,但萌力值拉满。妹妹渝爱,她事业心爆棚,是官方认证的“二馆长”,出场自带BGM。音乐《my stupid heart》响起,嘴里叼着小木棍,眼神几分轻狂和不羁,破门而出,这是网络上备受追捧的“爱姐”生活视频。网友戏称其,“甜,只是她的外表,拽,才是她的本色。”“重动乱不乱,爱姐说了算。”

“渝可渝爱”神同步的动作和睡姿。张会才 摄/视觉重庆

兄妹俩的有爱互动,也是这对大熊猫的一大特色。网友镜头下的“渝可”“渝爱”,会默契地在奶妈面前藏起“盆盆奶”,会互相撒娇喂笋,会有各种神同步的动作和睡姿。有网友在评论中写到,“在它们身上,我看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年的恬静淡然。”

背后的流量密码

“渝可渝爱”为什么会收获如此多的喜爱?答案当然是:可爱。但,除了可爱,“渝可渝爱”的走红自然还有另一些原因。

大众对社会文化体验的追求目前正逐步转向情感体验。一方面,在国人心中,大熊猫作为“国宝”,呆萌、憨厚、可爱,天然有着治愈的力量。就像在难过时有人习惯于抱着宠物一样,不少“猫粉”起初只是在动物园游玩时无意看到“渝可渝爱”产生好感,渐渐将其视为某种精神慰藉。而大熊猫在外形上有着圆润的线条和毛茸茸的质感,与当下年轻一代对“萌”“酷”的审美需求不谋而合。“渝爱”“二馆长”“爱姐”“虫动小辣椒”等性格鲜明的“熊设”和举动,让她更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熊孩子”,为大众提供了情绪价值。

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兴起,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大熊猫的日常生活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中。一家三口“叠猫猫”、抓周追着馆长跑等都是“渝可渝爱”走红之路上的“高光”片段。这些天性驱使的行为,被网友配上人格化的解读,编织成故事情节,生产出铺天盖地的视频、图片、段子,进而被“猫粉”自发传播和二次创作,创造出一个个新的“爆点”“表情包”,吸引来新的流量,网友不知不觉就成了大熊猫文化的传播者。

无论是刚出生的广泛征名还是生日庆典的热闹活动,官方媒体和自媒体、网友矩阵式的宣发传播,线上、线下的强造势、强曝光,满足公众体验式、沉浸式的需求,最终让“渝可渝爱”破群出圈。

▲相亲相爱的两兄妹。张会才 摄/视觉重庆

“流量”带来“留量”

5月11日,“渝可渝爱”官宣成为重庆城市节水“代言人”,并通过《加油!少年》系列海报为高考学生加油。

6月14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倒计时10天之际,“渝可渝爱”受聘成为迎宾大使,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这一盛事,增进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认同。

“渝可渝爱”IP的的塑造,有助于传播城市形象,进而唤醒文旅市场的巨大活力,引燃消费热力。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节日期间纳入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684.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7.2%。在携程、飞猪、同程旅行等OTA(在线旅行社)平台上,重庆文旅热度居全国前列。重庆动物园累计接待游客43.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还有虫动市集以两兄妹为原型的文创产品,供不应求,网友因此戏称,“没人能25元从虫洞出来”。

“渝可”“渝爱”熊猫兄妹作为迎宾大使,吸引了游客的关注。罗斌 摄/视觉重庆

大熊猫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和平、友谊和爱等美好寓意,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表征物之一,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提供多元路径。《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调查也显示,2011年时排在美国人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形象还是长城,而到了2016年,大熊猫已位列榜首。

在社交化、移动化、视频化的传播格局下,“渝可渝爱”这一IP具有简洁、生动、易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建立起大众对城市的直观印象,容易被海外受众识别、理解和喜爱,在促进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讲好城市故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创作的《渝可和渝爱的“数字探险”》(Panda Siblings’Digital Adventure),借由二者的动画形象,用英语、德语等十多种语言讲述了重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与成就。

如何持续打好这张“顶流”牌

“渝可渝爱”IP的打造并不是一劳永逸,需久久为功。

为赋予“渝可渝爱”IP蓬勃生命力,这一IP在公益活动等多场景进行应用。重庆市委网信办、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动重庆日报持续发力,创新推出“重庆市青少年大熊猫守护计划”,让青少年成为守护大熊猫重要力量,通过直播、话题设置、线下展览等方式在全网收获无数点赞热评。

如何持续用好“渝可渝爱”这一IP是项系统工程。有关专家认为,做足自身内容、做好跨界合作、打造完整产业链、持续推广创新,这一套组合拳缺一不可,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首先,要精准定位,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将“渝可渝爱”打造成服务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超级IP,进一步讲好大熊猫故事。不仅限于传统的可爱形象和视觉层面的信息传递,而是开发具有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大熊猫+”品牌体系,将熊猫与城市形象有机结合,更好传递重庆城市精神。

其次,通过跨界合作和持续更新整合传播方式,实现“渝可渝爱”IP破圈。熊猫IP作为传播载体,具有跨界合作的潜力,通过共创模式开放给艺术家和不同领域。围绕“渝可渝爱”创作故事,通过绘画、雕塑、电影、动画、装置艺术等多种呈现形式,打造更立体化的熊猫形象,寻找更丰富的IP传播场景,带给大众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

最后,为打造更完整的IP产业链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构建新场景、延伸新业态,玩出新花样,让“熊猫经济”释放更大潜力。超越粗放的门票和文创收入模式,开发包括衍生产品、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全方位产业链。同时,鼓励重庆本土的文创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围绕“渝可渝爱”的IP变现,从传统的产品设计和销售,向更具创意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转变。

从引领新话题、讲述城市故事,到展现新时代城市的新内涵新形象,增强国际传播吸引力,“渝可渝爱”IP还需经过长期持续的打磨和塑造,让短暂“出圈”变持续“出彩”。

来源: 视觉重庆  
编辑: 张玉林   主编:史宗伟,刘嵩      审核: 万难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