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有约|牙刷为笔狱墙为纸,青年党员汪石冥刻下坚定信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6 09:17

在重庆万盛的历史长河中,汪石冥这个名字,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什么是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如今,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汪石冥的故事依然震撼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

1928年12月10日,汉阳监狱阴森压抑,年仅26岁的汪石冥,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往刑场。他步伐坚定,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丝毫没有被即将到来的死亡所吓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起了自己短暂却充实的一生,那些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的点点滴滴。

几个月前,1928年3月,汪石冥受中共湖北省军委的派遣,肩负着运送武器到鄂东特委的重要任务,为“两湖暴动”作准备。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汪石冥没有丝毫犹豫,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在汉口中山大道停云旅社接头时,不幸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并逮捕,随后被囚禁于汉阳监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妄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的机密。但汪石冥咬紧牙关,心中唯有绝对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不向敌人吐露一字机密。他拿起牙刷柄,在狱壁上愤然题诗4首。

其一:“当年负笈出夔关,壮志欲肩天下难;信有身心如铁石,哪怕楚子沐猴冠。”

其二:“横剑跃刀几度秋,男儿岂堪作俘囚?有朝锁链捶断也,春满人间尽自由。”

其三:“敢从烈火炼真金,铁镣偏能坚信心;誓舍微命留正气,残躯任尔斧钺临。”

其四:“莫庆南牢系死囚,众生鏖战几曾休?铁栏杆外朝曦涌,赤帜飞扬古城头。”

这些诗句,不仅是他对自己战斗历程的总结,更是他为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抒发,展现了他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

时光回溯到汪石冥的青少年时期。1902年,他出生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鱼子村(原南川县腰子乡)。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也赋予了他善良、正直的品质。年少的汪石冥,看着家乡百姓在封建势力和反动军阀的压迫下生活困苦,心中暗暗立下了改变这一切的志向。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正在南川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就读的汪石冥热血沸腾。他积极组织罢课罢市,声援北京的爱国运动,展现出超出年龄的果敢。之后,汪石冥前往重庆联合中学读书,接触到《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1922年,他赴南京就读于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在先进思想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5年初,回到家乡的汪石冥看到万盛乡长、土豪萧谷元在县团练局长刘树槐的庇护下欺压百姓。他愤怒不已,发动青年反对萧谷元,虽因此被拘下狱,但出狱后,他巧用“南平系”势力打倒刘树槐。同年,他加入共青团,任共青团南川支部宣传委员,从此更坚定地投身革命。

这年4月,驻防南川的黔军杨光琛旅横征暴敛,强行预征钱粮、强筹延捐。汪石冥以南川旅外学会总会名义号召各界抗税抗捐。黔军参谋长周不比威胁要枪毙他,汪石冥毫不畏惧,当即联络各方力量组织民团联合会武力对抗,并向黔军司令袁祖铭控告周不比罪行,最终周不比被撤办。

同年8月,汪石冥创立“南川青年社”,主编会刊《南川青年》,立足团结先进青年,传播新思想,唤醒更多民众。为谋求妇女解放,他创办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妇女学员培训技能。

1925年12月,汪石冥参与筹备并成立国民党(左派)南川临时县党部。1926年春,转为共产党员并任中共南川支部宣传委员;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南川县党部正式成立,汪石冥为执委兼宣传部部长。他在乡场宣传新三民主义,左派国民党员迅速发展,引起国民党右派和国家主义派恐慌。围绕争夺教育局长职位,双方斗争激烈。面对敌人阴谋,汪石冥果断调“东西北民团联合会”斗争。后因意外被迫离开县城,按照党的指示他前往农村改造民团,准备武装斗争。

1926年11月,汪石冥出席国民党(左派)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汪石冥等3人作为南川代表出席大会。当时县团练局长张茂春企图控制民团武装,撤去石牛溪团总王懋迁职务。汪石冥和王懋迁拒绝移交,成立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培养干部,壮大民团武装。

1927年1月,受顺泸起义鼓舞,中共南川支部领导农民武装暴动,汪石冥参与拟定攻打南川县城计划。但因冷水民团与赵海州通敌,暴动失败。即便如此,此次暴动牵制了川东大量反动民团,策应了顺泸起义。此后不久,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革命遭遇重大挫折,处于低潮。在这艰难的时刻,汪石冥对乡人说:“重庆革命失败了,我就到全国革命的中心武汉去;如果武汉革命也失败了,我就到列宁的故乡苏联去。哪怕前路荆棘丛生,我也绝不退缩!”

1927年4月,汪石冥受中共重庆地委派遣到武昌中央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工作。他在武汉分校里,积极工作,表现出色,被同事们称赞为“模范共产党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分校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后称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旋即南下去广州。汪石冥因病留任中共武汉地下组织宣传员。在机关只有饭吃,连被盖也是借的,睡在楼板上。他穿着又破又旧的衣服,却依然日以继夜地工作。当时武汉一片白色恐怖,反动派猖狂叫嚣“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环境恶劣,生活艰苦,随时都有坐牢、杀头的危险,汪石冥却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革命的胜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1982年8月,重庆市南桐矿区人民政府报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追认汪石冥同志为烈士。

汪石冥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年少时走出家门,到重庆、南京接受先进思想,又运用学习所得改造桑梓、启迪民智。他较早担任地区党(团)组织重要领导职务,在与地方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较量中,凭借着出色的宣传组织能力,团结了广大群众,为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遭遇重大挫折的重大历史关头,他忠于共产主义信仰,听党话、跟党走,不计生死前途,勇赴武汉工作。在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时,他始终坚守信仰,宁死不屈,展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气概。

汪石冥用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血性好男儿,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他的思想境界和战斗历程,为中国革命增光、为巴渝大地添彩,为重庆历史留笔、为巴渝儿女树标。与无数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样,他们的精神如雪中腊梅傲然挺立,激励着后来人继续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扬鞭奋起。

作者:陈劲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档案馆副馆长

来源: 万盛经开区档案馆  
编辑: 林勇   审核: 李苒 主编:王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