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档案:文明记忆的密码
2025-01-15 09:50
引言
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由于得到及时的抢救与集中妥善保管,得以光辉再现,彰显着中国近现代传统织造业辉煌历史。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将“镇馆之宝”依托不同媒介和形式进行表现和传播,有效提升了丝绸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其融入当代社会,实现地域记忆的构建和文化的传承。
丝绸档案的历史积淀
苏州丝绸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五六千年以前苏州地区的先民就懂得了如何利用蚕丝纺织。至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中国名副其实的丝绸重镇,被誉为“蚕桑之乡”和“丝绸之府”。在清末的滚滚洪流中,苏州丝绸产业实现了近代化转型,20世纪末改革的大势虽然让这批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生,但却给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面对挑战,苏州市知难而进,抢救式接收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约140万卷,而其中就有2.8万卷光彩夺目的丝绸档案样本。
浩如烟海的档案卷宗,编织成一个独特的丝绸世界。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馆藏的丝绸样本档案,完整地覆盖了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14大类,每一类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结构、工艺特点,给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锦
锦,缎纹、斜纹等组织,经纬无捻或弱捻,色织提花。苏州宋锦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其繁荣带动了整个苏州地区经济的发展。馆藏有一块珍贵非常的明代宋锦残片——“米黄色地万字双鸾团龙宋锦残片”,虽经漫长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馆藏明代宋锦残片
缎
缎,缎纹组织,外观平滑光亮。漳缎源自苏州,因其在织物结构上创新了原有素绒织物,故成为最具艺术特色的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结构的全真丝提花绒织物。馆藏的24件漳缎祖本更是珍贵,虽然只由两到三种颜色的粗线编制而成,但它们是名副其实的织物遗传密码。
▲馆藏漳缎组本
绸
绸,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指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质地紧密的丝织物。其中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塔夫绸最负盛名,花纹光亮、绸面细洁,被客商誉为“塔王”,名扬海内外。1981年,戴安娜王妃婚礼穿着的7.6米超长裙摆的拖地长裙所用的丝绸面料,正是苏州东吴丝织厂生产的塔夫绸。
▲馆藏塔夫绸样式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2017年,在“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时,苏州承诺:“规划建设中国丝绸档案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丝绸档案”。2023年6月9日,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正式开馆,馆藏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是承载苏州“丝绸之府”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这是全国首家地级市“中”字头档案馆,集丝绸档案收集、保管、研究、展示、教育、宣传等功能于一体,也是苏州档案部门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成果体现。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馆内图片
多元传播案例介绍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承担着对丝绸档案进行收集、接收、整理、保管并提供利用和进行研究的重要职责,旨在保护和传承我国悠久的丝绸历史与文化,在丝绸档案文献遗产的传播方面积累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线下活动——
1.展览:
“风从姑苏来:丝绸印花与国际时尚展”精选外销丝绸印花档案,讲述近代以来苏州印花品牌不断发展并进入国际市场,以独特的文化韵味、精湛的工艺等特质,成为了当时国际时尚品牌的符号,融入国际风潮的记忆与荣光。
2.体验活动:
2024年9月举办的“玫瑰的故事——中秋手工盘扣体验”紧贴社会热点、人民生活,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遗盘扣技艺与丝绸文化的魅力。
3.第七档案室(密室逃脱):
2020年底,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启动“第七档案室”记忆遗产沉浸式互动教育项目。该项目借助丰富的记忆遗产资源结合游戏互动体验的方式,将记忆遗产、解谜游戏、数字科技、文艺创作等巧妙地融为一体,立体完整地展现出一个具有声光效果的记忆宫殿。互动密室开放至今广受好评,激发了社会公众对档案文化的极大热情与关注。
▲活动海报
线上平台——
1.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公众号建设
公众号以“挖掘档案资源,服务社会民生,传播档案文化”为主要方针,定位清晰,努力打造“服务性、互动性、趣味性”的信息平台,旨在通过公众号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传播档案文化。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涵盖了档案文化、历史知识、社会热点等多个方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且注重原创内容的制作和发布,激发民众的共鸣和兴趣。如每月推出的限定月历,结合季节特点与丝绸纹样,极具收藏价值。
2.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小程序助力
此外,“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小程序的开发集参观预约、活动预约、云上观展等功能于一体,尤其是云上观展打破了传统实体展览的时空限制,使得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丝绸文化和历史。
▲限定月历及微信小程序
AR技术运用——
AR技术可以将档案文献中的信息以三维模型、动画等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或特定标记,就可以立即在屏幕上看到与该档案文献相关的解读或细节。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整个展厅与“和云观博”小程序线上相连,通过小程序可以触发AR导览,不仅可以在线收听讲解,还有AR视频介绍丝绸花纹、发展历程。
▲展馆内AR导览
联名产品——
中国丝绸档案馆与江苏老字号品牌“绣娘丝绸”以馆藏30年前苏州丝绸印花厂的玫瑰纹样为设计灵感,推出包含成衣、丝巾、手包、非遗手工胸针等系列产品。跨越30年的时光纹样化身档案美学代表,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致敬,还让档案文献遗产走进日常,予当代生活以审美启示。
▲玫瑰纹样系列产品
近期推荐
苏州丝绸档案馆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灵活多样地展示和传播丝绸样本档案,致力于让公众深入了解丝绸的历史、工艺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创新的方式提升丝绸文化的影响力。接下来小编向大家推荐于2024年11月8日发布的著作——《百年东吴》以及当天同步启幕的“东吴丝织厂百年档案文献展”。
《百年东吴》通过7个篇章,多角度记录了东吴丝织厂跌宕起伏的百年历程。书中穿插的大量珍贵图片和实物资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直观的丝绸产业画卷。
“东吴丝织厂百年档案文献展”于2024年11月8日正式启幕。展览共3大展区、110件展品,犹如一卷悠长画卷,缓缓铺陈出东吴丝织厂的百年辉煌历程。
结语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在信息传播领域的成功经验一定程度上为其他档案文献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档案馆可通过转化现有档案文献资源,塑造内涵独特、内容多向、内蕴新颖的文化符号,实现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档案力量。
(蓝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