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独臂绣娘圆了“裁缝梦”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苏畅 齐岚森

2025-01-16 06:21

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秀山县工业园区内的秀山光明职业培训学校实训基地,几十名员工正在赶制一批服装。

▲2025年1月8日,秀山县光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基地,黄英(红色背心)正在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

▲2025年1月8日,秀山县光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基地,员工正在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

工位上的一位独臂绣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左手完好,右手的手掌部分没有了,但她似乎并没有受此影响,只见她用左手按住布料,右臂杵着案头,熟练地操控缝纫机。不一会儿,一条长裤就缝好了。

“她叫黄英,16岁那年失去了右手,很不幸但也很乐观。”该培训学校校长邓超看见记者注意到这一幕,在一旁介绍道。

边城秀山,土家织锦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民族魅力。今年39岁的黄英,从小就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下,对苗绣和手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黄英喜欢到邻居家串门,看着长辈制作苗绣、土家织锦等非遗产品,她也跃跃欲试,七八岁时便学会了做毛衣、布鞋、袜子。

穿针引线的乐趣,让她种下了一个“裁缝梦”。

黄英的父母是秀山县平凯街道麻姑社区的普通农户,靠种庄稼、饲养家禽为生,日子过得紧巴。16岁那年,为了维持家中生计,黄英被迫辍学,到浙江义乌市的一家服装厂打工。正是这次外出打工,让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到浙江后没多久,一次操作时,她的右手不幸卷入机器,撕心裂肺的疼痛让她终生难忘。

回到家乡养好伤病后,大多数时间,黄英只能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情做完后,她常常捂着手臂,对着窗外发呆。

“白天的时候不敢哭,怕家里人担心,只有夜里躲在被子里流泪。”黄英说,失去右手对她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打网络游戏麻痹自己。虽然只剩下一只手,但她心里仍有一个“裁缝梦”。

2023年,她看到了希望。这一年,秀山光明职业培训学校创建了“武陵山缝纫工”劳务品牌,并在秀山及周边地区寻找缝纫工从业意向人群,开展缝纫技能培训,对口推荐务工就业。

“事实上,学校在2021年就开设了缝纫课程,但收效甚微。”邓超介绍,课程开设的前两年,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操作,就业率仅在10%左右。直到2023年,学校创建了这一劳务品牌并与周边服装厂合作,让学员进厂实习后,培训300名学生就业率飙升到60%以上。

去年2月,“武陵山缝纫工”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劳务品牌”。秀山光明职业培训学校顺势开办了服装厂, 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学员”即“工人”、“座位”即“岗位”的“订单式”实践培训。

这个信息让黄英如获至宝,但她心里又很忐忑,“因为缝纫需要手脚并用,我的情况,对方能收吗?”面对记者,她说出了当时的想法。再三思考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给学校去电,并很快收到了积极回应,“我们这里包吃包住,每天最多还能有100元的补贴,培训结束后还能在学校的服装厂上班。”

就这样,黄英成为该校2024级的一名学员,为期30天的培训中,她学习到平车、扣眼、开腰、锁边、裁剪等缝纫技艺,结业后顺利进入学校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收入回近3000元。

“一只手虽然作业慢,但是也有好处呀,慢工出细活嘛!”面对记者,她风趣地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