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皮中提炼美容用胶原蛋白,以猪骨开发骨缺损填充修复材料,以蚕丝为材料帮助受损神经修复……11月20日,在荣昌区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该区推出十大畜牧科技成果。未来,更多“硬核科技”成果有望进入当天上线的“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助推我国畜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近年来,荣昌区依托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推出一大批创新成果,现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10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到86个,在畜禽育种、疫病防控领域形成科研成果100余项。
作为本届畜牧科技论坛的“重头戏”之一的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推出十大“硬核科技”。其中既有涉及畜牧饲料的蚕豆新品种、醋糟生物饲料、地源发酵饲料与液态饲喂等饲料新品种、饲料新制作工艺,也有用于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羊棘球蚴(包虫)的试纸试剂盒,还有布鲁氏菌病活疫苗,以及以SPF猪、蚕丝为原料为来源的生物医学新材料、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渝州白鹅配套系品种。
“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畜牧生产的绿色发展,也为畜牧业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成为生物经济新资源。”荣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SPF猪及猪源生物材料开发”,是将从出生到育成都不带特定病原的猪作为原材料,生产注射用胶原蛋白减少皮肤皱纹,以猪骨为原料生产“异种骨修复材料”用于四肢非承重骨填充修复,以猪肌腱为原料做成人工肌腱;小小的蚕丝则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成为人工血管,显著提升血管功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生物化学试剂检测,是当下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羊棘球蚴(包虫)EG95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便携式气溶胶采集与浓缩仪和非洲猪瘟病毒现场检测试纸条”不仅可以在无创前提下,对畜牧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而且非洲猪瘟病毒现场检测试纸条还走出国门,在莫桑比克等国获得应用。
当天,“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1.0”版本上线。该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搭建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匹配,并将建设科技评估、概念验证、创新孵化、企业赋能、创业投资、人才培训六大功能中心。未来,企业可以像逛网上商场一样到这个平台上寻找所需的畜牧科技成果,从而帮助畜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