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黑玉米在中非共和国试种成功了,产量实现翻倍,成果得到了中非方的高度认可!”11月12日,市农科院传来好消息,中国(重庆)援中非黑玉米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项目组因此也获得了中非政府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
粮食短缺是中非共和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去年8月,在中非论坛召开前夕,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来访重庆,在市农科院参观时,他看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黑玉米品种,提出希望能够在中非推广。对此,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并于今年3月派出代表团访问中非,推动市农科院与中非农业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我们接到任务时,时间已经特别紧张,迅速开始组建团队。”市农科院玉米与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柯剑鸿说,经查阅资料发现,每年4至10月是中非的雨季,也正是当地的农业种植季。
为了抢抓播种季,在市级相关部门为种子出口备案登记协调、开设“绿色通道”的同时,柯剑鸿团队也加紧对当地气候、土壤、种植习惯等情况的了解与熟悉。
7月初,柯剑鸿团队的3名专家带着“黑糯600”“黑糯660”“黑甜糯800”3个优质黑玉米品种共计200公斤种子,顺利抵达中非共和国。
与对方商议后,团队将示范田选在了达马拉镇,面积3.5公顷(约50亩),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土地进行开垦,7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
在这期间,团队成员克服了农资农具短缺、停水停电、疟疾感染等诸多困难,针对当地情况,边干边摸索、调整技术方案。
10月10日起,黑玉米陆续进入采收期,比成员们预期的还提早了半个月。10月30日,中非方举办黑玉米测产及品鉴活动,柯剑鸿团队应邀到现场见证。
测产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干籽粒产量分别达到每公顷3.62吨、3.68吨、3.53吨,较当地普通玉米产量实现翻倍。
“这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看着乌黑光鲜的果穗、连片丰收的田垄,中非共和国第一夫人蒂娜·图瓦德拉对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盛赞中国农业技术为中非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在达马拉幼儿园举办表彰活动,为中国(重庆)援中非黑玉米示范项目组颁发了国家荣誉勋章。
柯剑鸿说,明年计划抢抓雨季黄金期,赶在4月前往中非,力争实现两季生产,助力当地粮食增产。“我们还要‘授人以渔’,把我们的技术也教给当地农民,推动中国农业技术真正‘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