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水稻收获刚过去两个月,綦江区横山镇的大米销售量就已高达70%。
“今年,我们全镇水稻在增产780吨的情况下,卖得还比往年好。以前这时候销售量估计也就60%左右。”看着一车车稻谷被运下山,横山镇镇长郭万里自豪地说。

▲水稻成熟,横山万亩梯田一片金黄。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卖得好不仅体现在销售量上,还体现在价格上。11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在横山镇采访了解到,今年当地稻谷每斤都在两块钱以上,打成新米要卖到4块多,较市面上的普通大米价格高出不少。
但郭万里并未满足,他告诉记者,“横山贡米”未来的目标是:做重庆优质稻产业标杆,成为重庆的“五常大米”。
对标国内大米“天花板”,“横山贡米”底气何来?
横山镇最高海拔点位于天台山,高度为1326米。当记者顺着蜿蜒山路来到天台村,站在公路上环顾四周,山顶一片开阔,目之所及是层层梯田。
“每年8月水稻成熟的时候,绵延的梯田一片金黄,空气中四溢着稻香,吸引好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采风!”郭万里说。

▲村民在水稻田里劳作。
据《綦江县志》记载:横山至东38华里,山势绵亘,其土多平田,盛产嘉谷。
万亩梯田,是横山镇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承载了当地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相关资料显示,这里种植出的大米粒实饱满,色泽油润,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进献皇宫的贡米。这也让横山成功跻身全市33个贡米之乡榜单。
为了研究横山大米为什么好吃,上世纪60年代,有土壤专家还专程到横山开展土壤调查,并撰写了以《横山大米的品质及产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为题的论文。1982年出版的《中国农业土壤概论》一书中,也对横山大米的生长环境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
这些科研成果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产区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因而延长了水稻灌浆和成熟期,使其支链淀粉增加,粒满质优。
“我们这里就是自然条件好,种出的米好吃在周边是出了名的,好多人找上门来买,每斤最高卖到18元,还不愁销。”郭万里说,正因为如此,横山镇的农户种粮积极性一直很高。
不仅如此,前些年,重粮集团也看中横山镇优越的条件,在当地承包了土地,种植、加工优质稻。

▲专家组对横山引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现场测产。
郭万里说,近些年,为了提升水稻品质、打响“横山贡米”品牌,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引导村集体成立种植合作社,形成了有组织的生产,村民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的要求种植。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稻谷4800吨左右。
凭借米质优良、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特质,2020年,横山大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获评“重庆十大好吃大米”称号;2022年还成功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是重庆唯一一个。
“品质是提升了,但品牌还是不够响亮,只能说在周边区域有点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完全没得头绪。”郭万里说。
迷茫之际,横山镇向市农科院水稻所发出了求助信号。身为所长的姚雄,随即多次前往横山镇考察。

▲收获水稻。
“全市有33个‘贡米之乡’,但横山镇的独特性以及发展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站在横山高处向外望去,姚雄仔细对比分析道——
从地形地势上看,这里高山上是开阔的缓坡梯田,没有山体遮挡,光照充足,可让水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空气对流也更好,利于稻田内通风,减少病虫害滋生;
从土壤上看,人们经多年劳作改造形成的梯田,保水性好,而水稻最怕的就是缺水;
从生产上看,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地集中,且在村集体带动下,生产组织运行机制良好。
“其他贡米之乡要么种植面积小,要么不集中,还有的海拔差距大,缺乏规模优势,难以确保品质均衡。”姚雄说,所以,横山生产优质水稻有实力、有体量、有底蕴,优势明显。
与此同时,短板也很突出——产量不高。郭万里说,横山水稻平均产量是每亩700斤,而目前全市的平均水平是1000斤。
“虽然说优质稻种植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必定不会太高产,但700斤水平确实也偏低,通过品种筛选、技术配套,做到1000斤以上应该是没问题的。”姚雄说。
立足提品质、增产量的目标,今年姚雄在横山镇新寨村、回龙村、天台村建立了3个优质稻丰产增香示范基地,引入十来个优质稻品种,与当地原有品种进行种植对比。与此同时,根据横山镇的环境气候,对种植时间、田间施肥管理等技术细节做了优化调整。
今年8月末,专家现场测产显示:引入的其中的3个品种亩产分别达到610.81公斤、563.32公斤、594.03公斤,较原有品种增产效果显著。
“今年我们示范区域水稻亩产基本都在1000至1200斤之间,增产10%以上!”郭万里高兴地说。
水稻产量有了明显提升,这让郭万里信心倍增,并有了对标东北“五常大米”的信心和勇气。

▲村民收获、晾晒大米。
作为国内大米“天花板”,“五常大米”自清朝起也是贡米。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下,五常出产的水稻干物质积累多,且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煮出来的大米油性大,饭粒油亮、香味浓郁。
“五常大米”好吃的背后,除了自然条件的优越外,还得益于品种的选育和标准化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五常就开始培育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五优稻、松粳等系列稻种。如今大家口口相传的五常大米,其核心区域种植的就是“稻花香二号”,从源头保证了“五常大米”品质的统一。
此外,通过溯源机制的建设,“五常大米”实现了从地块、水稻播种、田间管理、生产加工到餐桌全程管控、信息反馈和质量追溯的完整溯源。
“如果要对标‘五常大米’品牌进行打造,横山的自然条件和种植面积都没太大问题,关键就看品质了,仅靠筛选适宜品种远远不够,必须量身定制出属于横山的‘稻花香2号’。”姚雄说。
姚雄表示,全市33个贡米之乡,都是筛选、引进国内优质稻品种种植,还从未有过为其专门培育专属品种的先例。
“我们就在横山做一个探索,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尽快为横山选育出口感好、香味浓的大米品种,形成独特的横山贡米味道。”姚雄说,这也是打响“横山贡米”品牌的关键。
这个过程或许还需要时间,但有了明确发展目标的郭万里斗志满满:“梦想是星辰大海,我们慢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