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诞生记”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5-10-21 22:35

近日,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正式发布,共有40款产品,涵盖特色种养、特色手工、特色本地小吃等品类。

▲2025年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发布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按计划,今年我市评选40款名优“土特产”,2026年和2027年各评选30款,到2027年全市累计培育100款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详细名单可点击链接)

为何我市要甄选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它们又是如何选出来的?将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启动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

重庆多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九成多,大规模发展农业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与此同时,大山大江也馈赠了重庆丰富的物种资源、多样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乡村“土特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铜梁区福果镇三星村,村书记助农直播间正在线上销售铜梁黑鸡,村民龙会兵站在一旁吆喝。铜梁黑鸡入选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作为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我市“土特产”丰富,品类齐全,孕育了一大批农业区域品牌。但从全国品牌影响力来看,当前农业品牌培育还存在品牌不聚焦、好产品难以卖出好价格等问题。

如何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以品牌之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围绕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我们制定了《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工作方案(2025—2027年)》。”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强化巴渝“土特产”农业品牌实力,进一步提升重庆农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6月,一场覆盖全市、全民参与的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活动在重庆启幕。

▲入选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的大足黑山羊。大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场活动不仅是选出代表重庆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更以市场化思维重塑农业品牌培育路径,让巴渝名优‘土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大市场。”上述负责人说。

市民和专家共同评出40款产品

单价从几元涨到一二十元,带动6万户果农、181家经销商、15家供应链企业增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关于巫山脆李的数据还在不断被刷新。

截至目前,巫山脆李以105.17亿元的身价跻身全国同品类前列。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果果缘何“长”成全国闻名的“金果果”?

▲巫山曲尺乡,无人机跨江运输巫山脆李。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品牌打造与推广,无疑是推动巫山脆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强力推进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今年8月,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大众评选活动在重庆融创文旅城举行。百名大众评审通过现场打分,选出了40款心仪的巴渝名优“土特产”。

“经过前期产品征集和初步筛选,本次大众评选活动我们对符合要求的121个‘土特产’进行集中展示,开展现场比拼,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产品。”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大众评选活动中,全市各区县及市级协会的40余名推荐官,依次登台为“土特产”代言,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巴渝风味。

▲入选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的万州烤鱼。通讯员 冉孟军 摄

“诗仙李白,您好!我是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推荐官思颖。您这是穿越到千年后的重庆万州啊。”“哦,想起来了,当年我曾五过此处,在这里吟诗会友,饮酒对弈,快乐逍遥,好不乐哉!”一场穿越千年的情景剧,让诗人李白跟随推荐官了解万州“土特产”。

现场推介中,除了声情并茂的情景剧、说唱、脱口秀外,推荐官还以PPT、视频等形式,为各自的“土特产”代言。

9月,品牌商标、产品加工、美食文化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对产品进行专业评定,最终拟定40款2025年度巴渝“土特产”入围名单。

▲黔江羊肚菌入选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名单。特约摄影 杨敏

“按计划,今年将评选40款名优‘土特产’,2026年和2027年分别评选30款,3年共计评选100款。”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评选,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全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贡献力量,构建具有山城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范式。

“土特产”品牌溢价率超10%

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是农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从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品牌,不仅能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市场溢价能力,更是推动产业链整合、引导要素聚集的“磁力核心”。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便是最好的佐证。

▲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正在集中展示。受访者供图

当天,500平方米的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主题展馆集中展示重庆火锅、奉节脐橙、涪陵榨菜等百余款产品,20余人组成的直播团队联合百万粉丝网红带货,智能机器人担任“数字导购”,“袋走土特产”打卡点、品鉴专区吸引市民踊跃参与。

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巴渝“土特产”名优百品线上订单超2万单、销售额220万元,现场销售及扫码订单700万余元,日均接待品鉴市民6000余人次,科技赋能与互动体验让“渝味”深入人心。

▲市民正在挑选巴渝“土特产”。受访者供图

同时,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入选巴渝“土特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品牌溢价率超10%,进一步印证了巴渝“土特产”品牌的消费活力。

农业品牌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培育,目前我市已构建起以“市级+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的巴渝“土特产”品牌矩阵,走出了“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闯出一方市场、富裕一方农民”的品牌赋能农业新路。

以奉节脐橙为例,通过持续培育打造“奉节脐橙”品牌,实现“一棵树致富30万人”,书写了践行“两山”理念的绿色传奇。

在涪陵,当地通过品牌创建,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让榨菜这个“青疙瘩”变成了“金疙瘩”,实现品牌价值达379.24亿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入选的巴渝“土特产”将优先享有媒体宣传、地标展示、消费券支持、文旅赋能、直播带货、金融支持等多重政策支持。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入选“土特产”年销售额提升10%以上,综合溢价率提升15%以上,全面提升巴渝“土特产”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让“土特产”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