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党报记者一线蹲点”采访小组助力吆喝的田畈梨销售进入尾声 村支书曾瑞华:“今年应该能全部卖完!”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栗园园

2025-08-26 20:03

▲村民们正在给梨子打包装箱。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栗园园 摄

还有两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田畈村的梨子就将下市。8月26日,烈日骄阳下,村民们仍在果园里加紧采摘。打包点处,大家你套袋我装盒,配合默契。

“最近,我们在附近的三河镇联系了一个冻库,把梨子放进冻库,还能再延长两个月的销售期,今年梨子应该能全部卖完!”村支书曾瑞华笑着说,话语间的焦虑一扫而空。

今年,田畈村的梨子迎来丰收季,1700多亩梨园产量猛增至750吨,一度令曾瑞华夜不能寐。

▲村民采摘田畈梨。

田畈村卖梨难是果园2021年正式投产以来的“老大难”问题。每到七八月梨子销售季,曾瑞华都如坐针毡。

刚开始产量不高时,他还能靠着过去做生意积累的人脉,把村民的梨子卖出去。这几年他感觉越发困难,特别是今年。

所以,今年6月25日,本报“党报记者一线蹲点”采访小组来到田畈村采访时,曾瑞华说起此事就突然哽咽起来,流下了眼泪。记者也第一时间发回相关报道。

“特别要感谢重庆日报的报道,报道刊发后不少人联系我,梨子上市10多天就卖出去二三十吨。”曾瑞华说。

重庆日报的报道还引起了江津“乡土网红”周鸿的关注,7月31日她来到田畈村,在果园里为田畈梨做了一场直播。

▲果农在采摘梨子。

“今年,我是真真切切看到了直播带货的影响力。”曾瑞华感慨道,他曾经为出镜感到难为情,在重庆日报记者建议下,今年他也开设视频号,首次尝试短视频带货。“效果真不错,我们拍摄技术不成熟,账号也没有多少粉丝,但还是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购买,他们还给我反馈说田畈梨子品质很不错。”

曾瑞华说,在自有渠道、媒体报道、帮扶集团消费帮扶以及直播带货新模式的共同发力下,目前田畈梨已卖出500余吨,销售额近500万元,还剩100多吨。

“梨子还有两周下市,为了尽量延长销售期,所以我们最近紧急联系了一个冻库,能把销售期延长两个月。现在我心里基本有底了,把梨子都卖完应该不成问题!”曾瑞华说。

今年的梨子卖出去了,但曾瑞华也明白,问题的根源还没有解决。根据他的判断,明年梨园产量或将达到1000吨,且未来几年都将处于这一丰产阶段。接下来该怎么办?

▲打包装箱的梨子,即将送出山外。

“我认为还是要从线上渠道走。”曾瑞华说,今年初次“试水”,电商销售量就达到40吨左右,“明年我们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直播队伍,另一方面要与有影响力的主播合作,通过线上平台拓展更大的消费市场。”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审核: 颜安 主编:邹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