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温降水交替影响,今年水稻比以往晚10天收割——300余万亩水稻延迟开镰有何影响
2025-08-26 16:16
8月5日一大早,永川区朱沱镇马道子村种粮大户罗勇家的水稻迎来了机收,看着黄澄澄的稻谷颗粒归仓,他悬着的心总算落地。
“比以往晚了10天收割能不着急?”罗勇解释说,种了10多年水稻,水稻延迟收割还是头一回。“若收割时机延迟,水稻产量、品质都会有影响。”
▲罗勇在查看水稻归仓情况。记者 赵伟平 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罗勇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受前期降水、高温交替影响,今年我市部分平坝和浅丘地区的水稻收割期比往年晚10天左右,通俗地讲,水稻多长了10天。
水稻延迟收割是否会影响稻谷品质,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了采访调查。
温光资源不足,水稻生育期延长10天
8月23日下午5点,重庆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周元贵刚将农机熄火,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儿,就接到永川区金龙镇水稻种植大户李军打来电话,和他预约收割水稻的事。
“这阵子忙得很!”周元贵说,往年这个时候,合作社已度过了抢收水稻的高峰时节,但今年水稻机收延迟了10天,自8月5日开机以来,订单扎堆,合作社每天有近10台联合收割机在永川各个乡镇的稻田里来回奔忙,目前已抢收水稻数千亩。
市农技推广总站粮油科科长方立魁分析说,水稻的成熟期与气温紧密相关,按照以往,全市低海拔地区的水稻一般在7月底和8月初开始收割,但由于今年前期雨水较多,温光资源不足,水稻生长期就由155天延长到165天左右。
▲颗粒饱满的水稻。记者 赵伟平 摄
以永川区朱沱镇为例,一般在7月25日前后,朱沱镇水稻便迎来开镰,它往往是全市水稻成熟收割的风向标。但今年由于温光资源不足,这里的水稻机收顺延了10天。同时,全市海拔二三百米的浅丘地区的水稻,主要包括渝西所有区县,以及梁平、长寿、垫江等地势相对较平的区县,延迟开镰的水稻面积大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300余万亩。
延迟开镰有利有弊
水稻延迟收获,罗勇的脸上写满了焦虑——
稻谷作为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其收割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稻谷的生长期通常在120-150天,最佳收割期在7月底至8月初,即稻谷成熟、籽粒变黄时。此时,稻谷的水分含量适中,果皮薄且籽粒坚硬,品质上乘,且便于储存与加工。
罗勇说,若收割时机延迟,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收割晚于最佳时间10天内,产量将减少2%-5%,稻谷脆性下降,籽粒易碎,机械损失增加;若延迟20天内,产量降幅可达5%-10%,且稻谷胶质减少,稻粒产生异味,严重影响粮食品质。此外,水稻在田时间增加,会加大病虫害等风险,水稻过晚收割可能会影响后茬作物和周年高产。
在方立魁看来,水稻延迟开镰也并非都是不利因素:粳稻成熟后“秆青籽黄”,不易倒伏,利于收割,同时,稻谷的水分会不断下降,省去晒场晾晒时间和一些人工投入。
▲机手在抓紧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记者 赵伟平 摄
打出“组合拳”确保好收成
眼下,水稻延迟开镰刚好赶上我市晴热高温天气,那么低海拔地区已经成熟的水稻,如何做到高效抢收?
周元贵说,为了迎战高温,这几天他将机手分为了5个班组,每天分早中晚三班抢收水稻。同时,每台农机都配备了防暑用品,有的农机还安装了风扇和空调,确保机器和人连轴转。
为了确保颗粒归仓,在开展机收前,周元贵请来农机专家专门为30多名机手开展农机操作培训。“通过机手的技能培训以及农机的反复改良,今年一亩水稻机收能减损3%,换句话说,每亩稻田能增加30斤稻谷。”周元贵自豪地说。
而在我市一些中高海拔地区和采取稻油轮作模式的田块,记者发现,水稻正值灌浆的关键期,虽然都已结穗,但颗粒比较干瘪,颜色也偏青。如何确保这些地区的水稻有好收成?
“我们打出了‘组合拳’。”方立魁说,一方面全市成立了“市级+区级+乡镇”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对水稻生产的农事指导,并推广“一喷多促”技术,促弱转壮。同时,指导各区县加强水渠、山坪塘的修缮,为水稻科学补水,并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水稻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水稻管护要领的相关培训等。
如今,全市已有近万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为种植户开展农事指导,发放水稻高温田间管护资料,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千余场次。同时,加强收割机械、仓储设备等物资装备和社会化服务队伍调配,确保水稻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