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这口“夏日限定”等你来尝 巫山脆李将于7月2日开园上市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 李雨恒 实习生 石楚园

2024-06-28 16:20

·

发布人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付嘉康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兼) 王仕杰

巫山县政府副县长 彭晓蓉

·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何涯

▲2024年6月28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巫山脆李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6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巫山脆李将于7月2日正式开园上市,采摘期持续至8月下旬。届时除了脆李之外,市民还可在巫山体验到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面膜、脆李月饼和脆李果脯等一系列脆李衍生产品。

巫山脆李种植始于唐朝,经过不断升级发展,已成为我市特色水果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农产品“爆品”之一。近年来,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品牌价值达27.64亿元,位居全国李类品牌价值榜第一。

为了实现“更好的种植、更好的口感、更好的增收”,近年来,巫山着力构建巫山脆李全产业链条,助力产业持续迸发新活力。

到2030年脆李将稳定种植在30万亩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付嘉康介绍相关情况。记者 李雨恒 摄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付嘉康介绍,巫山坚持把脆李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通过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确定低山、中山、高山脆李种植适宜区,重点选育新品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绿色标准化和林下套种生产技术的连片规模种植模式,已将生产管护成本降低20%以上,亩产效益提高10%以上。

在采后贮运方面,组织编写相关技术规程,有效解决了脆李保鲜难、商品货架期短、运损率高等难题,冷藏保鲜由7至10天提升到60天以上,脆李货架期由3至5天延长至10天以上,实现脆李卖得出、卖得好、卖得远。

在产品研发方面,围绕大健康、大食物理念,建成“巫山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开发“高峡李遇”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面膜、脆李月饼和脆李果脯等衍生产品,深得年轻消费者喜爱。

在融合发展方面,建成脆李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园、万亩脆李公园,举办长江三峡李花节庆活动,游客可以赏李花、摘脆李、住农家,带动约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在品牌打造方面,统一发布巫山脆李LOGO、包装、视觉形象、广告元素、溯源码,先后举办七届“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推介会,连续五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推广,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等殊荣。

在市场营销方面,与盒马鲜生、宜品良果等生鲜商超合作设立脆李直营店,打通了新加坡国际市场。开通了邮政巫山脆李专机直航班,实现全国千余城市“次日达”,“今天下单,明天见李”。

“7月2日开园当天,我们还将正式上线‘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通过数字化赋能脆李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可以更好实现种植户与经销商、市场无缝对接。”付嘉康说,巫山将持续推动巫山脆李产业发展,力争到2030年,脆李稳定种植30万亩,产量达45万吨,优质果率达在80%以上,综合产值达67亿元,品牌价值超100亿元,带动超2万户果农增收,形成以巫山为核心的脆李产业集群,推动“小果子”成为“大产业”、产出“高效益”,具有全国“辨识度”。

全市“巫山脆李”品牌种植面积达80.8万亩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仕杰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雨恒 摄

王仕杰在发布会上介绍,“巫山脆李”品牌种植区域已覆盖我市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个区县。去年底,全市“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80.8万亩,产量53.7万吨,种植业产值38.3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7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把‘巫山脆李’打造成为具有全国辨识度、全球影响力的生态特色农业品牌,力争2030年巫山脆李品牌价值超100亿元。”王仕杰说,接下来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

一是实施品种培优工程,建成国家种质资源重庆(巫山)李资源圃。其中在巫山县建设国家种质资源重庆(巫山)李资源圃,搭建院士实验室、博士工作站,开展优质新品种选育,建立无病毒良种繁育场,面向重庆乃至全国宜产区繁育推广新品种。开展混杂品种逐步更新,力争“巫山脆李”品牌种植区内优良品种率在80%以上,将巫山县打造成为中国李优良新品种储备与输出聚集高地。

二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巫山脆李)。推进巫山脆李单产提升行动,完善果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抗灾能力,推动山地果园小型智能装备应用。依托巫山脆李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打造一批“高产高值、种养循环、林下套种、外贸出口、农旅融合”等全国样板性示范基地,推动创建巫山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巫山脆李)。

三是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建设中国李(数字巫山脆李)电子交易中心。利用“巫山脆李”品质、品牌影响力,扩大中高端、出口市场渠道占有率。建设“巫山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集合科技力量,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发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果脯、脆李果酱、脆李面膜、脆李月饼等延伸产品深加工链条。在巫山县建设运行中国李(数字巫山脆李)电子交易中心,实现果农与经销商、市场无缝对接,创建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直达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今年“脆李专机”将继续启航

▲巫山县副县长彭晓蓉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李雨恒 摄

2022年,为解决巫山脆李产业物流难、销售难难题,巫山县人民政府与重庆邮政合作,创造性开通巫山脆李“巫山—南京”邮政航空专机航线,采取“产地直飞”模式,巫山脆李寄递实现“0公里交寄、1小时转运、24小时送达”,大大提高了巫山脆李走出大山、飞向全国的速度,有力带动了巫山脆李的品牌价值、销售价格的提升。

彭晓蓉介绍,今年“脆李专机”将继续启航。重庆邮政将在巫山组织21架货运无人机,整合交通、邮政、供销等场站资源,探索“即时响应+无人机转运+专机航线”运输模式,进一步突破时间、空间、地理等诸多限制,构建起巫山脆李“空空对接”寄递物流体系。

“巫山脆李从果园到巫山机场,相较以前‘陆空联运’方式,转运速度将从1小时缩短到8分钟,效率提高86.7%,实现即时转运。”彭晓蓉说,寄递运输时间进一步缩减,将进一步保障脆李的品质,且货运无人机的运用还将进一步节约人力成本、运力成本、环保成本。

“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将实现脆李的全程信息透明

7月2日,巫山脆李开园当天,将上线的“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将如何赋能巫山脆李产业发展?

付嘉康说,“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是巫山县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巫山脆李数智化系统,旨在打通从果农生产到市场销售、政府管理的全产业链基础数据采集、运用和服务工作,为脆李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智力保障,实现巫山脆李从生长到消费的全程信息透明。目前,该系统已成功接入重庆市“数字三农”平台。

付嘉康介绍,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包括“李好管家”“李好服务”“李好佳品”“李好金融”“李好决策”5个一级核心业务应用场景,经营主体电子档案、生产技术智慧运用、电子交易中心等26个二级应用场景。其中,“李好管家”可以通过采集脆李生长数据,自动完成数据归集并对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为果农发布农情智能提示,做到灾情提前预警,实现科学精准农业指导生产。“李好金融”则可为有种植意愿但缺乏资金的种植主体,匹配适宜便捷实惠的金融融资产品。

“未来果园”通过汇集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数据,可为解决脆李产业发展实际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比如,需要卖脆李的果农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售卖需求,经销商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购买需求,实现产销无缝对接。”付嘉康说,目前,“产业大脑”已接入种植主体3633个,覆盖种植面积22.27万亩,上线经销商102家、供应链企业11家,直接受益群众1.3万余人。

编辑: 邱春   主编:邹密      审核: 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