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展示促推广 振兴种业有支撑——北京市举办蔬菜新品种观摩会

农民日报

2024-06-28 09:22

炎炎夏日,万物蓬勃。一粒粒种子,正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近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蔬菜新品种观摩盛会。现场集中展示了北京市上半年种植收获的蔬菜新品种,来自全市的科研人员、农技人员、种植主体,以及来自云南和山西的代表,共400余人齐聚一堂,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现场品尝、观摩和评价。烈日下,百余个颜色不一、口感丰富的蔬菜新品种集体亮相,呈现一场“颜色+品种”的视觉与味觉盛宴。

新品种不仅看得见还有专员推广

“这是‘苹果青’番茄,是北京市老品种农作物,成熟时高圆的果实从顶部开始变粉红色,果肩似苹果一样为翠绿色。”在基地里,讲解员生动地为在场人员介绍着蔬菜品种的名称和特点。

据介绍,此次观摩的蔬菜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135个品种,来自国内外29家单位,既有北京市种业联合攻关最新育成品种,也有“土特产”老品种。

与此同时,基地还专设了阳台蔬菜展区,人参果、南瓜、尖椒、五指茄、巨型茄、彩色水果椒、紫苏、小型西瓜等蔬菜都用大小不一的花盆分装,黄瓜、番茄类蔬菜还架上了用来稳固生长的绿色竹架杆,美观奇特,极具观赏性。

现场人员边观摩边用手机扫描展示牌上的二维码,不仅能看到更详细的品种简介,还能获取推广专员联系方式。据悉,为了打通从育种到应用的障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了新品种推广专员机制,搭建起专家与种植户的沟通桥梁,为每个推介品种确定1名品种推广专员,为全市种植大户提供专业化VIP服务。

“推广专员们来自国家、市级科研院校和品种生产经营单位,他们一直参与从新品种培育到推出审定全过程中,对新品种十分熟悉,由他们来开展推广工作,效果非常好。”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负责人说。

据介绍,新品种推广专员会针对品种特征特性和在当地种植表现情况提供种源信息进行推介,在种植户购种前以及种植关键时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集中培训、点对点培训,在关键时节、重点区域赴田间地头对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帮助其快速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充分发挥新品种最大优势。

让“优特新”蔬菜成为爆款农产品

今年,北京在全市安排展示1198个蔬菜瓜果新品种,按照《北京市鲜食瓜菜品种评价标准》,经过严格的专家测评、商家评选、市民品鉴,初步筛选出66个“名特优新稀”品种。

蓝紫色樱桃番茄“京番蓝精灵”、表皮内瓤都是黑色的黑番茄“黑玛瑙”、五颜六色的“海花”系列彩椒、黄色西葫芦“京香蕉”、皮瓤颜色多样的炫彩系列西瓜品种……此次观摩会现场展示了这66个品种的收获产品,这些市场上较少见到的品种引起了京郊设施园区种植者的极大兴趣。

不少观摩人员表示,这些“优特新”蔬菜品种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仅能促进发展特色蔬菜、功能型蔬菜,还将成为引领休闲农业“出圈”的流量密码。

现场还展出了一些令观摩人员久闻大名的蔬菜新品种。“京采8号”“京番309”番茄品种,不仅口感酸甜、风味浓郁,而且抗病性强;还有肉质脆嫩、甜度爆表的“京美1K”西瓜品种,坐果力强、富含维C的辣椒品种“海丰25号”……这些品种产量高、品种优、抗性强,在与当家品种、进口品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通过北京市“蔬菜新品种支撑品种结构优化行动”,这些品种已在京郊蔬菜主产区的示范园里广泛种植,并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园区大量引进种植,显现出成为“爆款新品”的苗头。

充分发挥新品种示范功能

为进一步推进首都种业振兴,今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持续筛选一批“优而特”蔬菜品种,并组织开展综合评价和观摩推介活动,辐射带动新建改造设施优化品种种植结构。

为集成联合攻关、展示评价成果,北京还建立健全全市蔬菜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目前已拥有丰台、昌平、通州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建成3个综合性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同时围绕蔬菜产业带,在大兴、顺义、延庆、密云、平谷等区打造20个特色蔬菜瓜果新品种示范基地。

据了解,本次观摩活动所在地——丰台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是丰台区举办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的宝贵遗产。多年来,基地累计展示各类作物1.3万多个,筛选出适合华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120个,组织观摩人数两万多人次,为北京市及周边省市的蔬菜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种业科技支撑。

目前,基地正在进行全程数字化技术体系建设,围绕设施蔬菜品种试验、展示、评价等需求,通过温室基础改造、栽培系统改造、智能装备集成等建设内容,实现基地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北京市首个基于数字技术的蔬菜品种试验展示基地,搭建北京蔬菜育种创新成果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助力北京市“种业之都”建设。

编辑: 邱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