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荣昌区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在荣昌区开幕。
作为国际上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力大的行业盛会,会议期间,近200名院士专家学者聚焦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合作共赢、数字化转型等课题,为重庆乃至中国畜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融入全球竞争建言献策。
畜牧业攸关国计民生,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建设农业强国、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产业。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资源环境、疫病风险等环节,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
会上,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呼吁,全行业要重点围绕“种业振兴、养殖增效、绿色低碳、疫病净化、智能智慧”等五大方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作主旨报告。他指出,目前,全球面临人口增长与资源紧张的局面,人工智能凭借其“算法实时决策”,为畜牧业提供了一条不增加资源消耗却能同步提升产量、品质与环保水平的全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在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肥料短缺且过度依赖化学肥料,与此同时,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他建议,加大种植业与养殖业合力,大力开展生物肥料的科技创新,发展生物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从绿色化、集约化等方面,对“十五五”畜牧业科技发展趋势作出研判、分析。
畜牧业面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论坛开幕式上同步发布《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倡议(2025)》,倡议广大畜牧从业者强化科技引领、种养循环、质量安全、品牌塑造,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作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畜牧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期间,还将先后开展中国畜牧业发展主旨报告会、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高效养殖、种质资源库协同创新等专题报告会近20场,共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自2004年定点在荣昌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20多个国家、超万名专家学者参与,催生国家级奖项数十项、省部级奖项近百项,推动荣昌建成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平台,为中国畜牧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