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范生猪“料肉比杀手”
2025-08-26 09:47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进入微利时代,降低料肉比成为生猪养殖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而在降低料肉比的过程中,生猪养殖企业要注意防范一种疫病——猪增生性回肠炎。
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猪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全球的流行率高达96%,导致约30%的断奶至育成猪有严重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一的病变。虽然该病致死率不高,但发病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猪只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因此又被称为“料肉比杀手”。
猪回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受回肠炎影响的猪会表现出腹泻、消瘦等症状,特别是亚临床型,常因缺乏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但仍会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导致猪群的整齐度变差,从而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有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猪只日增重下降15%~20%,料肉比增加0.2-0.3,蛋白质吸收率下降30%,出栏时间延长10~15天,僵猪淘汰率可达5%~10%。
近几年,猪回肠炎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勃林格中国猪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血清学和粪便PCR检测是评估胞内劳森菌临床流行率的重要手段。2023年~2024年上半年,中心收集了覆盖全国22个省份的大中小规模猪场的血清样品和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样品阳性省份22个,省阳性率100%;全国送检共计135批次,阳性批次数122批,批次阳性率90.4%;血清总数7854份,阳性血清数量3879份,整体抗体样本阳性率达49.4%;送检粪便样品906份,阳性样本500份,抗原阳性率为55%。
如何防控猪回肠炎?该负责人介绍,首先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饮水,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减少应激因素。其次,可以通过注射猪回肠炎活疫苗等疫苗产品进行免疫防控,提升猪只的抗原免疫力。如果猪场已有猪只感染,则需要在专业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避免出现反复感染情况,尽量减少猪场损失。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