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频频使用“三农”话题 是考生命题更是时代命题
2025-06-13 10:14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的作文题,分别选用了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中的一段话,要求写一篇联想和思考。
回顾历年高考,“三农”题材频频入选作文考题。比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作文以一段“最美乡镇干部”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材料为题请考生作文;2018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要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写一篇文章……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大众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是给学子的命题,更是时代关注的命题。作为农业大国的年轻人,关注“三农”、了解“三农”,或许未来可以从事“三农”,是人生的必答题。
艾青笔下“嘶哑的喉咙”,唱出的是对土地的眷恋与家国情怀。在当下这个时代,在“三农”这片广阔天地里,土地承载的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希望,更是一代代“三农”人,用心血书写的“三农”史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热爱这片土地,是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走过的路。
有人计算过,徐一戎一生在田埂间走过的路,足以从黑龙江的漠河直抵海南的三亚。他终其一生只为寒地稻花香,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精神。80多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下田,用毕生积蓄设立水稻研究基金,择一事、终一生。
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目前,中国年种植杂交水稻面积已超1700万公顷,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曾说过:“头发一辈子只白一次,但小麦年年都变黄,年年都丰收。”
他从事小麦育种工作40多年,带领团队育成的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5亿亩。在麦田里,见证了小麦从“青黄不接”到“丰年有余”的转变。
热爱这片土地,同样是“水稻院士”钱前冬天到海南,夏天到杭州,像候鸟一样追光逐热的路线。
他长期从事作物种质遗传资源学研究,经常白天扎在田间地头,晚上在实验室加班加点。他和团队培育的新型水稻品种“小薇”,在2016年、2022年,分别搭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进入太空,探索太空植物培养的可行性。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定有强大的农业为支撑。无数“三农”人以对土地的热爱为动力,以对农业强国的执着为追求,在各自的事业道路上砥砺前行。以“三农”内容为高考作文题,既来源于当下,也是致力于未来。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当前正处在破局攻坚的历史性阶段。当下的年轻人,也许正是未来的“三农”人,广阔天地,是年轻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希望所在,欢迎学生们在未来干出一番大作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