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山村的“振兴路”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

2025-03-09 11:24

惊蛰时节,平均海拔1800米的城口咸宜镇双丰村依旧阴冷。

群山之间,汉昌河畔,村东头的一处农家乐里,50多岁的屈仁富心里一阵温暖,一大早,便系上围裙,在厨房忙个不停。

“现在一天要接待三四桌客人,忙的时候会更多。”见日子有了起色,屈仁富想不到,活了大半辈子,自己还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韩松余(右)与同事一起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双丰村驻村第一书记韩松余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西南国际写生基地落户村里后,川渝有很多学生来此写生,为了把“人气”变成村民增收的“财气”,当地顺势鼓励村民发展起农家乐。

谁能想到,当初在动员屈仁富发展农家乐时,他却表示拒绝。

写生基地落户

他为村子找到一条发展新路

2023年6月,韩松余被市审计局选派到城口咸宜镇双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此行的目的有两项,一是防止脱贫户出现大规模返贫;二是推动当地发展,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

“只要三天两头到脱贫户家中走访,及时掌握他们的困难需求,干好第一件事其实并不难,但要做好第二件事,我心里完全没底。”韩松余说。

彼时,双丰村通过发展中药材、“三大坨”(红苕、洋芋、苞谷),当地村民勉强解决了温饱,越过了脱贫线。怎样做大做强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韩松余面临的压力着实不小。

他很快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韩松余(左二)与同事一起到村民家进行走访。 受访者供图

双丰村平均海拔1800米,境内山高坡陡,属典型的高山村,由于土质疏松,农作物产量仅为三四百斤。为了做大产业,村里专程邀请了从事高山作物增产技术研究的西南大学专家张建奎,前来把脉问诊。

“说实话,这样的地形,即便用最好的种子、先进的栽培技术,作物增产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张建奎面露难色。

“难道双丰就不能发展产业?”韩松余追问。

“不要老盯着农业,可以考虑发展其他产业试试。”张建奎建议。

可哪种产业适合山大沟深的双丰呢?转机很快出现。

2024年3月,城口县委主要领导到咸宜镇调研,决定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与西南大学共同打造写生经济,并将写生基地选址到双丰。

“写生基地每年能吸引大量的学生和游客,要是利用好了这波流量,或许还能带动村子发展。”一番思索后,韩松余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发动村民发展农家乐,吃“旅游饭”。

苦口婆心劝说

村民开办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很快,他将这一想法向村支两委进行了汇报,同时,又挨家挨户进行了宣传。

“意外的是村干部对这个想法并不来气,不少人也认为我在吹牛,一个写生基地发挥不了多大作用。”韩松余说,他只好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做工作,让他们也帮忙宣传。

但现实是,由于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加上思想保守,他们在带动村民发展上缺乏闯劲儿。如何激发他们的干事热情?韩松余想到了用过政治生日的办法,唤醒党员干部的初心。

▲韩松余(中)正在进行志愿服务。 受访者供图

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威望较高的老党员张述田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发展农家乐。随后,在他的鼓舞下,其他党员干部也纷纷表示支持,并愿意上门游说村民。

得到党员干部的理解支持后,韩松余心里知道,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抵不过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与村干部商量决定从反对较为强烈的屈仁富突破,进而通过他来影响其他村民。

“老屈,我们这个地方连专家都说了不适合发展农业,难道你还想通过地里刨食致富不成?”每年3至11月,有500名学生固定在村里写生,吃饭是个问题,况且你儿子也是厨师,可以喊他回来帮忙。”……听完大家的分析,屈仁富的态度软了下来。

可究竟如何打造农家乐,屈仁富也没底。 为了提高他对农家乐的认识,去年6月,韩松余带着他,开车前往岚天乡、东安镇等学习参观农家乐的运营。同时,推荐他上镇上、县里参加农家乐培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装饰农家乐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9月,屈仁富凭着3张桌子,15根条凳……在双丰村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屈仁富算了笔账,农家乐自营业以来总收入3万多元,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还照顾了家人。

韩松余说,在屈仁富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全村有3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另外今年还有几户村民正改造房屋,准备发展农家乐。同时,村民还将当地的腊肉、核桃、茶叶等农特产品,经过精心包装后作为写生师生的伴手礼,很受欢迎。

 发展“水经济”

壮大村集体实现强村带民富

“仅带动村民增收也不够,必须得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就在韩松余为村里找寻适合发展的产业时,他将目光瞄向了如何做大村集体经济。

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双丰村,该如何壮大村集体?韩松余跑遍了双丰村也没能找到合适的项目。后来他偶然得知城口有村(社)与当地的九重山矿泉水公司合作,通过村集体转手销售山泉水,一年有10多万的收入。

韩松余觉得可行,便找到了九重山矿泉水公司合作。通过洽谈,一方面,双丰村村集体将100万元作为股金入股到九重山矿泉水公司,每年获得公司7%的固定分红。同时,他利用市审计局等单位的资源优势代购代销九重山矿泉水,并将赚取的利润赠与村集体。

▲韩松余(左一)与村干部一起,查看自来水的水质情况。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韩松余的帮助下,双丰村集体依托矿泉水产业实现增收12万余元,双丰村也由此告别了集体经济“空壳”的历史。“接下来,我们还将与当地资源条件禀赋的镇村合作,通过‘飞地’模式,成立强村公司,做大做强双丰村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带民富目标。”韩松余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冲   主编:邹密      审核: 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