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开回村 村民不走了 乌龙村3家返乡创业企业吸纳近2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记者 刘翰书

2025-02-08 23:15

“在这里上班蛮好哩!既能照顾家中老人小孩,每月还有三四千块钱的收入。”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六组村民刘庆贵就在巫山县玉财工艺品加工厂的流水线上忙个不停。36岁的她原是一名农村留守妇女,最近两年,随着同村老乡陈振权把厂子从广东开回老家,她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圆了家门口就业的梦。

▲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村民在返乡创业企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通讯员 董存春 摄

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与蛇有关的生肖摆件走俏。走进位于乌龙村的巫山县玉财工艺品加工厂,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数十名工人在注塑、打蜡、磨光等工序上各自忙碌。库房内,一批批成品摆件、挂件正等待着发往客户手中。为赶在正月初八如期复工复产,陈振权和工人们专门提前一天对设备进行了检查、对原材料进行了清点。

“把工厂搬回老家,一来因为孩子大了、老人老了需要人照顾,二来也可以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别看陈振权年纪不大才37岁,却已经拥有10多年的开厂经历。早年,他的铜制品摆件、挂件加工企业设在广东东莞,2019年将工厂搬回巫山,在大昌镇一间临时工厂过渡。直到2022年10月,其投资近300万元新建的工厂才在老家双龙镇乌龙村竣工投产。

铜制品加工属劳动密集型行业,陈振权告诉记者,自己的加工厂每年加工各类铜制品上百万件,常年需要30多名工人,遇到加工旺季则需要50多名工人同时在线。新厂运行两年多来,已经吸纳包括乌龙村及周边黑龙村、笔架村的众多老乡就业。根据不同工种和计酬方式,他们月收入少则两三千元,多的甚至可以上万元。

“企业迁回巫山后,不仅生产成本降低了,巫大高速的通车,也让我们发往客户的物流更加便捷。”陈振权说,目前,他们的产品从乌龙村发往浙江义乌客户手中,只需3天左右便可到达。由于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年产值也从原来的1000万元左右增至现在的1600万元。

厂子开回村、村民不走了,是最近几年乌龙村及周边村民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老家既能挣钱,还能把两个娃娃照顾得好好的。”大昌镇宁河村四组村民赵红梅已有3个春节没有在家过完年,就急急忙忙收拾行囊外出打工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曾长期在广东惠州的电子厂上班,随着两个小孩一个读小学、一个进初中,回老家谋一份生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23年春节,她听说离家半小时的地方有一家工厂正在招工,就自告奋勇前去面试。“这份工作并不难,师傅带着一周左右就学会了,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元。”赵红梅说。

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党支部书记董泽浩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吸引在外的本村村民返乡创业,先后在乌龙村聚集了两家工艺品加工厂和一家服装加工厂,解决了本村及周边近200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邱春   主编:邹密      审核: 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