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颗青花椒的“七十二变”
2025-02-01 10:53
▲生产线上的青花椒啤酒。受访者供图
“老板,再来几瓶。”
“好咧!”
1月31日晚,正值新春佳节,两江新区的一家火锅馆挤满了食客,一款绿色包装的青花椒啤酒成了他们的心头好,“喝下去仿佛有一种花椒的原始椒香,口感醇厚。”一位“好吃狗”举杯点赞。
这款啤酒来自江津,巧妙地将江津九叶青花椒的独特风味与精酿工艺相结合,让小小的青花椒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和更高身价,推动了江津花椒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
事实上,江津对青花椒的深加工还不远止于此。连日来的采访,让重庆日报记者感到有些惊讶的是,一颗小小的青花椒,竟然已衍生出了三大品类70多个品种,并且仍在不断地开枝散叶。
“椒虑”下的应对之策
“去年上市半年多来,我们就卖出了30多吨啤酒,产值近百万元。”重庆零九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介绍。他是“江津花椒”中式小麦精酿啤酒(以下简称“青花椒啤酒”)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商,同时还是开发花椒面膜等护肤品的合伙人之一。
“别看现在卖得不错,但开发这个产品却是不得已而为之。”来自江津区花椒种植大镇李市镇的他,向记者道出实情,“这几年,青花椒的行情每况愈下,卖保鲜椒和干椒都挣不到多少钱了,所以才想通过深加工的方式来缓解‘椒虑’。”
▲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村民在对青花椒进行冬管。记者 颜安 摄
李市镇黄桷村椒农王大全印证了他的说法。王大全已经种了九叶青花椒近10年,前些年青花椒的价格持续上涨,干花椒(一般每5斤鲜花椒晒制1斤干花椒)甚至一度达到60元/斤的历史高位,让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已发展到15亩。
但形势很快急转直下,从头几年开始花椒价格就持续走低,鲜花椒的单价甚至下探至3元内,干花椒的价格也始终在16元-17元徘徊,王大全感觉有些“骑虎难下”:15亩的青花椒,光靠他和老伴两人是种不下来的,但请人来种又十分不划算。他甚至还动过把花椒树铲掉的念头,但挥在空中的铲子终是没有铲下去。
花椒价格的震荡,与供求有直接关系。江津区花椒首席专家团队成员、高级农艺师苏家奎告诉记者,全国花椒主产区产量已有近60万吨,大大超过国内年市场消费量,造成了价格低迷。“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一是出口,二是加工,尤其是后者。”苏家奎说,“花椒全身都是宝,果皮、籽、芽、叶、枝都有利用价值。”
从“食在花椒”到“美在花椒”的跨界
思路既定,江津开始谋篇布局。
较为常规的方式是将花椒加工为花椒油、花椒酱。花椒仍然在这类产品中唱主角,尽管实现了从农产品到调味品的转换,但附加值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毕竟一瓶花椒油,够许多家庭吃个小半年了。”苏家奎说。
另一种方式是使花椒转为配角,比如花椒鸡、花椒鱼、花椒兔等产品,在青花椒IP的加持下,这些美食有了更独特的记忆点,从而取得了更高的销量,也宣告青花椒开始进军美食赛道,并通过自身品牌效应为地方风味美食赋能。
随着这些初级产品的成功,江津开始探索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啤酒就是其一。“去年,我们在国外看到了一款哈瓦那辣椒啤酒,那既然辣椒能做啤酒,花椒当然也可以。”来自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重庆渝津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回来后他们就抓紧研发,最终采用超临界二氧化萃取技术对花椒成分成功进行了分类,只取其香不取其麻,于去年4月推出了“独椒show青花椒啤酒”。
王波是青花椒啤酒的另一位开路先锋。他告诉记者,花椒啤酒的原料主要是小麦种子、大麦种子、啤酒花和花椒,一瓶啤酒大概只需要用10颗花椒,但售价达到了28元/升,让花椒实现了身价倍增,“当然,花椒成品的选择、花椒和精酿啤酒融合过程的时机都十分讲究,同时要在生产和灌装过程中做到百分之百隔氧,才能确保花椒风味不流失。”
护肤品则是另一个故事。去年,在入驻江津的露珠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下,九叶青花椒中富含的山椒素被成功提取,这是一种可以减轻光损伤的修复因子,在护肤品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利用这个发现,去年上半年江津研发出“木叙”系列沐浴露、面膜、护手霜产品,试销售一个月就卖出1000多套,在小红书、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上线售卖后,每天的成交量有上千单,花椒的价值增长了十几倍。
至此,江津青花椒深加工已横跨调味品、休闲食品、护肤品三大应用领域,加上保鲜花椒,其小品类达70多种,真正实现了“七十二变”。
今年有望实现“医在花椒”
尝到精深加工的甜头后,江津进行了相关部署。比如说,由政府出资,在多个花椒种植基地建设了村级加工中心,为的就是在源头就把鲜花椒进行初级处理,以便进一步加工。
记者在李市镇黄桷村的加工中心看到了一整套干花椒加工设备,“村民们把鲜花椒采摘下来后就送到这里烘干,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成本,种植的利润相应提高。”该村党委书记、主任王刚介绍,村里还配套建设了3200立方米的冻库,花椒就地储存,以便加工企业取用。
▲生产线上的青花椒啤酒。受访者供图
苏家奎说,随着对花椒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又发现了花椒的其他价值。“医用领域,就是我们下一个突破口。”他告诉记者,通过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合作发现,青花椒的提取物可以加工成为皮肤消毒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酒精,另外由青花椒做成的风湿药膏,也有望成为江津区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仅此两项每年的产值就能达到3亿元。
精深加工还能实现对花椒的“吃干榨净”。记者了解到,过去花椒的枝干没有一丁点用途,但如今却可以将其打碎后成为食用菌菌包。“尤其是作为金针菇的菌包,发出来的金针菇是金黄色的,每斤能多卖1元-3元。连带着菌包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达到了800元/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苏家奎说。
而花椒叶的价值更显著——江津正探索将叶子打成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充分发挥花椒叶蛋白含量高的优势,从而代替豆粕,根据测算这个新产品的价格可达到2800元/吨,而江津全区花椒叶粉的价值高达10亿元。
“据说,韩国人很喜欢吃花椒籽油,在那边50毫升就能卖到130元。”苏家奎拿起一颗青花椒,若有所思道,“找机会,我们弄点花椒籽油过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