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石溪板凳龙“闹”新春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栗园园

2025-01-26 09:19

▲石溪镇“喊你来过年”庆新春活动上,板凳龙队伍正在表演。记者 栗园园 摄

“板凳龙开始了,走走走!”

1月23日一早,南川区石溪镇卫星社区的小广场上,石溪镇“喊你来过年”庆新春活动正热闹进行。送春联、猜灯谜等系列活动,吸引了男女老少前来参加,现场一派喜气洋洋。

在一场欢快的锣鼓表演结束后,嘹亮的《中国龙》音乐紧接着响起,石溪镇中心校的老师和学生带着板凳龙闪亮登场,让不少猜灯谜的居民立马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在演出周边围成了圈。

演员们身着红、黄两色演出服,手拿嵌着龙形的板凳,在舞宝人的带领下,跟着音乐节奏不时变换着队形,单人龙、双人龙、三人龙穿梭其间,栩栩如生的板凳龙随空而舞、姿态各异,引来叫好声、掌声阵阵。

“演完这场,年前的演出就结束了。”表演完毕,石溪板凳龙非遗传承人、石溪镇中心校老师向现文一边收拾着表演道具一边说,这几年石溪板凳龙的演出越来越多,过去一年他们总计演出10余场,“昨天才在铜梁演出完,今天就赶回来给家乡的人表演!”

从石溪镇到南川区、重庆中心城区再到杭州等地,近年来,板凳龙逐渐从乡镇舞到了市级、国家级舞台上,向现文内心无限感慨。

作为一个文艺乡镇,石溪镇历来就有玩龙灯、舞狮、打腰鼓等传统文艺表演习俗,而石溪板凳龙最早要追溯到清朝末年。

“农耕时节,大家劳作休息时就想轻松、热闹一下,所以就地取材,开始拿板凳起舞。” 向现文说,为了耍出花样,慢慢地大家又用稻草、竹篾编制龙身绑在板凳上,板凳龙因此而来。

向现文说,石溪板凳龙的精髓在于,其单人龙、双人龙、三人龙的舞法。“因为不同的舞法,为了方便操作,我们的龙身有些嵌在条凳上面,有些嵌在条凳背面,所以看起来也形态各异。”

通过代代传承,石溪板凳龙一直是石溪镇节日演出的重点节目,因具有群众基础,也一直颇受欢迎。2009年,石溪板凳龙舞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石溪镇中心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溪乡板凳龙舞文化传承基地”。

“为了把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我们根据现在表演舞台展示的需要,开始重新设计龙身、编排龙舞。”向现文说着便拿着板凳龙展示起来:红色和黄色的条凳上,嵌着布扎、木刻的龙身,龙身由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红色等多种色彩构成,鲜亮夺目。

与此同时,石溪中心校也着力打造凳龙文化校园,开发了区级精品校本课程《凳龙飞舞》以及《竹编板凳龙》,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小龙人”。

“在区级部门的支持下,还有专家来帮我们重新编排了龙舞的队形、动作。” 向现文说,跟过去相比,现在的板凳龙舞比以前更时尚、更精美了,不少学生们也爱学,“跟着我们到处表演,学生们也很有成就感,我们这个文化传承也就有希望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维   主编: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