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周刊|“村晚”出圈,如何叫好又叫座
2025-01-21 20:18
核心提示
元旦以来,各地“村晚”开始刷屏。
1月8日,湖南吉首市夯坨村举办的“村晚”,被网友评为“最有人情味的‘村晚’”;1月16日,川渝首届和美乡村才艺展演暨川渝村晚热闹开场;1月18日,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村晚”,邀请360余名“民星”轮番上场……
近年来,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开始风靡全国,成为村民家门口的一道“文化大餐”。据市农业农村委不完全统计,每年春节前后全市有超千场各具特色的“村晚”等“村”字头文化体育活动在老百姓身边上演。
要办好“村晚”并非易事。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把“村晚”等同于过去的文艺下乡,村民参与性不强;有的地方演出的节目缺乏农趣农味,不够贴近生活;有的地方没能把“村晚”带来的流量变成经济的增量……
“村晚”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左边,大家把手再抬高点;右边,准备变换阵型了哈……”
腊八时节,细雨绵绵,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村东头鹤山坪乡情馆前的院坝里却是热火朝天,10多位村民拿着中国结、灯笼、彩带、折扇等道具,一遍又一遍排练“村晚”舞蹈《春节序曲》。
站在队伍前方指挥的是“导演”施朝秀。“今年是保坪村第七年举办‘村晚’。我和这些演员都是本村村民,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70多岁,她们可都是‘村晚’的‘大明星’呢!”
▲2025年1月7日,江津区先锋镇椒乡社区,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晚的舞龙表演。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问题 演员有些难找
思路 帮干农活、包教包会,让村民倾情参与
75岁的施朝秀是保坪村人,编排的“村晚”节目有上百个,培养的“明星”有近30人。“办‘村晚’,最难的是找演员。”她直言不讳。
保坪村是江津青花椒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每年5月花椒采摘后,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妇女便留守在家。保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利想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一直找不到人牵头。
2012年,施朝秀结束外地务工返回家乡,陈利马上找到她,喜欢唱歌跳舞的她爽快地答应了。
施朝秀了解到,过去村里曾组建过腰鼓队,但由于表演形式单一,大家不爱看。“我就把舞蹈和说唱融入其中,推出了说唱版腰鼓。”这个节目效果不错,在当年9月的一场活动中,新节目收获很多好评。
“你来策划一场‘村晚’如何?”陈利向施朝秀进一步请求。
“演员从哪来?”这是施朝秀的第一反应,仅凭腰鼓队成员,根本支撑不起一台“村晚”。
第一步就是在村里招募演员。她先是说服了堂妹施朝书、好友林发荟等加入,然后在村里广泛发动和鼓励有热情的村民,还组建了保坪夕阳秀文艺队。
大家在音乐、舞蹈等方面完全是零基础,施朝秀给她们一周培训两次,教一些基本功。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还能按时来,渐渐地,能来的人就越来越少,施朝书、林发荟甚至带头“旷课”。
问到原因,施朝书一脸委屈:“你妹夫说我只晓得去唱唱跳跳,不管家,不干正事。”林发荟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啥文化,又笨手笨脚,怕被人笑话。”
找到“逃课”原因后,施朝秀和陈利决定分头行动:针对农活多、家务多的队员,陈利就组织村干部、志愿者上门帮忙干活;对那些基础较差的队员,施朝秀手把手地教,一遍不会来两遍,两遍不会来三遍……
在她俩的努力下,施朝书、林发荟等人慢慢成了文艺骨干,养殖大户马原碧、椒农周鸣、退休校长李元、村干部代小月等30多位村民也陆续加入。更让施朝秀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加入了文艺队,保坪“村晚”有接班人了。
专家点评>>>
市农业农村委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有的村办“村晚”找来专业演员上台,把“村晚”等同于过去的文艺下乡,弱化了村民的主角地位。“村晚”的主角是村民,应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市农业农村委将在村民中挖掘一批文艺爱好者,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培育一批“村晚”的“明星”。
问题 缺少农趣农味
思路 将村民的身边事“搬”上舞台
1月19日下午2点过,长寿区双龙镇连丰村广场,人头涌动,村民们正在排练“村晚”节目——《忙碌的湾长》情景剧。“真实、让人感动、印象深刻……”在一旁围观的村民杨凯兵给出了上述评价。
▲2025年1月7日,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导演施朝秀正在给演员们“讲戏”。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元旦前,连丰村党支部书记杨晓林接到通知——今年春节前,全镇10个村要合办一台“村晚”,每个村出一个节目。
按照以往的做法,村里都是请镇上的文艺团帮忙出节目,然后找本村村民参演。今年有没有更好的形式?杨晓林随即将信息发给各个院落长,征求大家意见。
一天,村民杨凯兵见着杨晓林,说:“以前的节目,舞台效果很好,但不是大家的身边事,我们都觉得感触不深。今年可以考虑把村里的真人真事‘搬’上舞台,演演我们自己的故事嘛。”
受此启发,杨晓林萌生了将“党群连心议事站”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党群连心议事站”是双龙镇推行的基层党建治理平台,村里的不少矛盾纠纷都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及时处理,很受大家欢迎。
随即,杨晓林大致编写了一个情景剧剧本,通过讲述湾长一天的工作,来反映党群连心议事站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些村干部却有不同意见,认为节目“有点土”,没有艺术性。杨晓林力排众议:“群众身边的真人真事,更能打动人。”他说服了大家,《忙碌的湾长》情景剧将作为连丰村的节目,参加镇里的“村晚”。
正是因为演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哪怕是冒雨排练,也没有怨言。
专家点评>>>
重庆市和美乡村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汤文志:“村晚”不断“出圈”,在于它根植于乡土,承载着乡音、乡愁、乡情。但一些村片面追求节目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至于出现村民看不懂、不愿看等情况。要想让“村晚”叫好又叫座,就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演他们身边事,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只有源于生活的真实,才能打动人。
问题 只顾一时闹热
思路 借“村晚”让乡村被更多人“看见”
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搞了多年“村晚”,但去年9月举办的秋季“村晚”最有“后劲儿”——
去年10月,重庆一高校进村流传100亩土地,种植辣椒;12月,沙坪坝一企业从农户手中租来几套闲置农房,准备打造乡村民宿;今年1月,一开发公司与村集体洽谈,决定通过联合入股方式,将蝴蝶寨打造成新的打卡地。
进村投资、洽谈的业主接连不断,源于当地对“村晚”IP的持续变现。
2024年初,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公布了“大地欢歌 乡约四季”2024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动名单,西山坪村成功入选。得知消息后,村党支部书记李辉思绪万千。
他高兴的是,全国性“村晚”落户西山坪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愁的是,如何把“村晚”利用好,为村里带来更多“人气”“财气”。
“把‘村晚”搬进直播间,进行二次创作如何?“冯飞翔建议,“我们注册的‘三个书记’直播号,全网粉丝量超5万人,把晚会现场提到的农特产品、景点资源等元素,分别剪辑出来,再结合现场实景,制作成若干条短视频,在不同平台发布,持续扩大西山坪的曝光度。”
说干就干。李辉对接“村晚”导演,商量能否增加推荐西山坪村的环节;冯飞翔负责晚会现场的实况直播,并同步进行直播带货;周独依则根据晚会内容制作短视频。
“村晚”结束后第二天,“三个书记”视频号连续推出了5条短视频,吸引了上万粉丝的关注,这其中就有进村投资的业主。网友对村里的发展还提出了不少“金点子”。根据他们的建议,今年村里已经举行了首届年猪文化节,元旦还举行了新年健康跑。下一步,还将增加森林餐厅、民宿、露天茶吧等消费业态。
通过“村晚”线下线上引流,西山坪村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吸引了5家业主到村投资兴业,盘活5幢闲置农房,销售年猪300余头,带动村民增收300万元。
专家点评>>>
《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村晚”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IP,是展示村子发展的一扇窗口。西山坪村把“村晚”流量变现,推介当地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景点等农文旅资源,让村民享受到了更多发展红利。
记者手记
为“村晚”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1981年,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在当地村小举办了全国首台“村晚”。自那以后,“村晚”便逐步在全国乡村遍地开花。
从丽水到全国,“村晚”何以经久不衰,广受欢迎?
有人或许会说,因为它是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还因为它是村民唱主角的文化实践。但仔细思考,在“村晚”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中,创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既有形式上的创新,也有内容上的创新,简而言之就是与时俱进。
月山村的成功,就是将“村晚”与村艺、村碗、村礼、村宿、村集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同频共振。
江津区合解村是我市第一个举办“村晚”的村庄,今年是当地举办“村晚”的第11年。与以往不同,今年还邀请了云南省金水河村、巴南区道角村等友好村落的200余名“民星”同台表演。
在川渝首届和美乡村“村晚”上,大学生胡超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元素,重新编创彭水狮舞,好评如潮,吸引了很多游客到彭水“打卡”。
北碚西山坪的秋季“村晚”,通过网络直播,联动线上线下,扩大了影响,“村晚”IP实现持续变现,进一步带动了村庄的农文旅发展。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唯有创新才能让“村晚”活力满满,从“一时火”到“长久红”。
期待这样的创新越来越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