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价格“跌跌不休” 重庆“肉牛第一县”如何“软着陆”?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刘冲

2024-06-17 22:56

养牛15年后,丰都县包鸾镇肉牛养殖大户张林葱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去年以来牛肉价格大跳水,出栏价逐月走低至10元/斤,养一头牛要亏数千元。但要就此放弃,他又千般不舍。

▲丰都县飞仙洞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中,养殖大户张林葱正在检查肉牛长势。(受访者供图)

深思熟虑后,张林葱做出了决定。6月13日,张林葱拨通了相熟的内蒙古肉牛经销商的电话,预订了350头牛犊。

“一方面是觉得价格应该到底了,现在进场相当于‘抄底’;另一方面是县里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包括修建牛圈牛舍的补助、肉牛贷等,全过程为我们兜底。”他向记者解释说。

丰都有16万头肉牛存栏量,规模以上的养殖户有800多户,带动就业3万多人,肉牛综合产值100余亿元。对丰都而言,肉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面对牛肉价格的“跌跌不休”,这个重庆“肉牛第一县”出台了一系列“硬措施”,想方设法实现“软着陆”。

抱团——
组建肉牛产业分会,统一购买牛犊每头省500元以上

张林葱的养牛事业始于2008年。这一年,丰都决定举全县之力发展肉牛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养牛,并提出打造肉牛之都。

天时地利加上人和,张林葱的养牛事业顺风顺水。尤其是到了2019年前后,肉牛出栏价达到18元/斤的历史高位,他每卖一头牛都能净赚5000到6000元。

▲丰都县飞仙洞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西门塔尔品种肉牛已进入出栏期。 记者 刘冲 摄

几年前,张林葱牵头成立飞仙洞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130户村民养牛,成了当地有名的“牛司令”。

但去年开始,一场牛肉价格的“高台跳水”,让张林葱几乎“破防”。

“出栏单价跌到了10元上下,我们出现了成本倒挂。”他说,去年出栏的肥牛,实际上是前年价格较高时买入的牛犊养大的,每一头的购入价就是1.2万元左右。一头牛的养殖周期为一年,在此期间草料、人工、兽药等各项成本需要6000到7000元,这样一来每头牛需要卖到1.8万元才能保本。而价格下跌后,一头1200斤的肥牛,最多只能卖到1.3至1.4万元,净亏4000元以上。

在这波降价潮中,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告诉记者,从牛肉价格的下跌开始,他们就监测到了相关情况,并为此制定了不少应对之策。其中之一就是成立新农人互助会肉牛分会,统一购买牛犊、牧草、饲料等。

“单个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很难经受住市场风浪的考验,只有抱团取暖才是上策。”他解释道,一头牛在成长过程中的养殖成本,几乎是固定的,能否挣钱或保本,关键是取决于牛犊购入时的价格。因此,成立新农人互助会肉牛分会,就能在市场议价上争取更大主动权。

包鸾镇飞仙洞村养殖户张升发对此深有感触:“今年每头牛犊的买入价至少低了500元,而且牧草、饲料的价格也节省了10%以上。”

目前,丰都县新农人互助会肉牛分会已吸纳了300余户养殖户,通过统一购买的方式,节省了不少成本,提升了养殖信心,为丰都县肉牛产业稳住了基本盘。

统销——
集中出货,每头牛多挣300多元

“低进”的问题缓解后,丰都在“高出”方面想到的办法是,减少出口通道,以此减少县内养殖户之间的恶性杀价,提高统销规模。

▲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体系肉牛创新团队调研、指导丰都县兴龙镇肉牛共富农场。(受访者供图)

6月15日凌晨4点多,位于江北区港宁路32号的兆隆屠宰场率先从黑夜中“醒来”。“来活了,来活了。”在工人们的吆喝声中,几辆大卡车、平板货车有序入场。一阵阵刹车声过后,成群的牛被赶下仓栏闸门,“哞哞”的牛叫声划破夜空。

从电话里听闻牛儿平安送达,张仕伟长松了一口气,“算是给村民们有个交代了。”

去年以来,丰都以村集体出资、参股或委托经营的方式,发展了30多个肉牛共富农场,目的就是做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增收。其中青龙乡双河村的养殖大户张仕伟就承担着经营青龙乡共富农场的重任。

去年,张仕伟在青龙乡共富农场买入了300多头牛犊,本想大干一场,不料育肥牛的价格一降再降,村民们对此颇有怨言。

关键时刻,县里推荐了丰都最大的肉牛经纪人之一付继平前来对接。后者向张仕伟了解情况、查看肉牛长势后,很快为其找到了销路——100头肉牛销往兆隆屠宰场,单价10.8元,比市场价高0.3元左右,相当于帮张仕伟挽回了3万多元的损失。

今年45岁的付继平,在这一行业打拼了24年之久,每年经他之手卖出去的肉牛有7000头左右,是丰都最大的肉牛经纪人之一。在丰都,类似付继平这样的肉牛经纪人还有不少,他们大多进入了新农人互助会肉牛产业分会。

“这个群体浸淫市场多年,有着广阔的市场渠道。通过他们来组织销售,可以减少农户之间的相互杀价,更好实现快买快卖,既能提高售价,又可迅速回笼资金。”丰都县畜牧兽医发展事务中心副主任何川东表示,肉牛经纪人每天都在跑市场,对价格、品种更加敏感,也可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兜底——
牛肉“降价潮”中,全县肉牛养殖场反而增加

由于牛肉价格下跌,许多养殖主体难以自负盈亏。面对这种情况,去年4月和今年3月,丰都连续出台肉牛养殖贷和收益保险等政策,为其兜底。

虎威镇立石村的肉牛共富农场成立于去年6月,成立前,该农场负责人、立石村支书李龙心里直打鼓:“牛肉价格已经连续下跌数月,按照市场买涨不买跌的规律,此时入局若出栏时价格不回升,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价格走势证明李龙的担心并非多余——今年3月,肉牛出栏价下探至11元左右。若此时出售,每卖一头就会产生3000多元的亏损。可是继续让肉牛存栏,又徒增养殖成本。一时间,李龙左右为难。

一项政策,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3月,丰都为了增强肉牛养殖户信心,开始试点肉牛共富农场收益保险。针对养殖肉牛20头以上的共富农场,每头牛由丰都县财政补贴70%保费(168元),共富农场自筹30%(72元)。投保后,肉牛每斤价格低于11.67元时,将提供4000元顶格赔付。

▲西南大学肉牛团队在丰都开展母牛性能测定工作。(受访者供图)

该政策出台,对李龙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他连忙筹措资金,为180头肉牛全部购买了收益险。前几天,他卖出了百余头肉牛,尽管价格仅为10.3元/斤,但每头能获得4000元赔付,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

价格“寒冬”之下,政策的作用凸显出来。丰都县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该政策仅出台两个多月便已承保2907例,共赔付75万余元,令许多养殖主体从中收益。

收益险之外,丰都还出台了不少政策,如针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新农人发放“肉牛养殖贷”,并提供全额贴息。按照该政策,肉牛养殖规模超过20头的新农人可以申请每头牛不少于1万元的贷款额度,单笔最高额度为50万元,以此提振他们的信心。

效果也立竿见影:在这轮牛肉“降价潮”中,丰都反倒新增了34家肉牛共富农场、105家养殖规模20头以上的肉牛家庭农场。

这个数据让任正义有些欣慰。他注意到,猪肉价格已连涨十多天,似乎进入了上行通道,“这对于肉牛价格的带动是有正向作用的。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生产和市场监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全县肉牛养殖户一道渡过难关。”他最后表示。

编辑: 邱春   主编:邹密      审核: 颜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