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重庆三峡银行 深度聚焦“智融惠畅” 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重庆日报
    时间:2023-11-10 07:48

    重庆三峡银行大楼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地方金融国企,重庆三峡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主管、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大力服务“智融惠畅”工程,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倾情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不断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添砖加瓦”。

    数“智”赋能 推动转型发展积厚成势

    去年7月,经过3年多谋划、历经14个月建设,三峡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顺利投产。据悉,该系统共计新建、改造系统60个,技术架构具备先进性、兼容性、稳定性和前瞻性,批处理时间较原核心系统缩短超过90%,业务处理能力提升45倍。

    提升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运行水平,是“智融惠畅”工程的首要命题。今年以来,三峡银行主动投身数字重庆建设,按照该行战略发展规划,继续坚守“数字银行”定位,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等新技术,建成“两地三中心”,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应用,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由“搭梁立柱”步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三峡银行持续推动科技、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重点在场景金融、产品创新、线上渠道、数据赋能上发力,打造新服务、新模式、新业务。

    如打造新一代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智能客服平台等智能系统,丰富视频客服、低碳三峡、云网平台支付、社保查询、住房公积金查询、非税电子化等线上功能,产品交互性、客户体验感大幅提升。推出全景平台,助力商户业务发展,场景金融初显成效,服务商户近10万户,开展商户手续费减免活动,积极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针对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创新数字产品体系“三峡帆帆贷”“三峡惠贷”,打造新渝贷、尊享贷、惠企贷、商户贷等数字信贷产品14款,贷款余额超70亿元。自主研发阵地营销平台、移动作业平台,增加了营销名单下发、营销任务分配、定位打卡实地拜访客户、客户拜访信息反馈等功能,接入24类重点企业信息,有力有效支撑银企对接。

    近日,三峡银行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金融科技领域,双方将充分发挥华为的技术优势以及三峡银行的产业资源,共同助力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为推动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入大局 支持地方建设屡获佳绩

    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中,三峡银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牢记“立足库区、服务重庆”的定位和使命,展现市属重点国企新担当,积极服务重大战略,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持续加大信贷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紧跟市委“一号工程”,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峡银行对接相关重大项目49个,重点支持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潼南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梁平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今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近60亿元。与川渝高竹新区、万州区、潼南区等区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农信社、达州银行等川渝两地金融银行同业达成了战略合作。

    积极践行实现“双碳”目标,支持美丽重庆建设。该行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积极融入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办理全国首笔“取水权”质押预登记融资业务,分阶段发放1.2亿元贷款,支持开州天白水库项目建设;发放全市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融资5000万元,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此外,今年7月,该行万州分行经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和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评估认定,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家跨区域认证碳中和银行。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该行加入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服务联盟,精准匹配外汇服务与企业需求,主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以备证方式助力市内企业成功发行2023年全国首笔中资实体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单自贸区人民币债券,为本地重大项目建设引入资金“活水”。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行积极服务赛力斯、惠科金渝、鑫源、金龙铜管、华邦制药、海辰储能等重点实体企业和产业客户,全力支持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10亿元,较年初增加21亿元、增长24%;科技贷款余额达116亿元,较年初增加16亿元、增长16%。

    “惠”企便民 助力实体经济稳健前行

    “三峡银行的‘惠企稳岗贷’不仅速度快,利率还低,很快补上了我们企业采购原材料的资金缺口。”重庆某市政设施公司负责人说。日前,三峡银行通过“惠企稳岗贷”,仅用3天时间就为该公司发放了200万元、年化利率3.5%的贷款,及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早在今年5月,三峡银行就根据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稳岗贷”工作方案,打造基于社保、就业等数据支撑的稳岗扩岗金融场景,推出线上、无抵押的“支小再贷款+稳岗贷”——“惠企稳岗贷”,并运用“长江渝融通”普惠小微融资服务平台、“惠小微融资金融服务港湾”等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小微企业地位重要、作用明显。三峡银行坚守“中小企业银行”这一战略定位,以数字化、特色化为着力点,全方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一方面,该行着力提升产品服务,打造普惠特色产品20余款,精准满足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市场主体等不同行业、不同客群差异化金融需求。截至目前,该行普惠小微余额近2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近1.4万户。另一方面,该行切实做好减费让利,新发放的普惠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降低48BP,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节约融资成本超4000万元。推出全景商户收款码,服务市场主体收单需求,为近10万户商户补贴手续费和收款设备费近亿元。

    在乡村振兴领域,三峡银行也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建成“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基地134个,金融服务港湾45个,实现金融服务直达农村、直面农户。加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推出以猪、牛、羊等畜禽活体为抵押的线上金融产品“活体智慧贷”,已为全市从事养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5000万元。

    通“畅”互联 点亮巴渝城乡美好生活

    “真是太方便了,在微信小程序上点一点,从申请到放贷,几分钟就到账了,这下我就可以放心装修啦!”近日,在成功办理“新渝贷”后,从外地来渝工作的龚女士兴奋地说。

    龚女士口中的“新渝贷”,是三峡银行面向新市民推出的专属贷款产品,主要用于满足新市民购买自用汽车、购置大额耐用消费品、家庭住房装修、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休闲旅游等需求,具有纯信用、审批快、利率低的优势。截至目前,“新渝贷”累计授信金额超8000万元。

    这是三峡银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缩影。该行坚守“零售银行”定位,扎实践行“一切为你着想”服务理念,围绕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通畅金融服务血脉,努力消解服务实体经济、群众生活“痛点”“堵点”,优质服务赢得了城乡居民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该行个人客户数突破280万户,储蓄存款余额超1000亿元。

    面对金融消费者对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需求的精细化,三峡银行打造“财富存”等特色存款产品,推出“财富快车”等理财产品,助力城乡居民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同时,着力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受益群体超1.6万户。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三峡银行建立起“一个品牌+两套模式+三大金融课堂”消费者权益保护宣教体系,联合江津区白沙镇政府建成重庆市第二个金融教育基地,依托营业厅堂打造“银发港湾”“新市民港湾”。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开展金融知识宣教450次,覆盖超7.4万人次,客户认可度和信赖度稳步提升。

    接下来,三峡银行将继续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市委“一号工程”和“智融惠畅工程”,以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契机,持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服务质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努力交出金融服务高分报表。

    徐一琪

    图片由重庆三峡银行提供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