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
    时间:2024-05-27 06:54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

    (2024年5月24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5月24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袁家军同志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讲话,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意见》。

    全会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亲临重庆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全力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十分关怀重庆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三个作用”“四个扎实”等重要指示要求,指引重庆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阔步前进。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对重庆工作成绩给予“六个新”的肯定勉励,赋予重庆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部署提出“四项任务”,并就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明确“六个坚持”重要要求,为重庆立足西部、服务大局提供了根本指引。要全面学习全面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思想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在引领西部服务大局上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排头兵、争创新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敢为人先、开拓新局,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引领示范,在创造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大进展、迈上更高台阶,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上展现更新气象、实现更大突破。

    全会强调,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深刻内涵,迭代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要把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两中心两地”作为战略支撑,以此统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两大定位”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总纲领总遵循的关键支撑,要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领会“两大定位”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准确理解“两大定位”的内涵实质,系统把握“两大定位”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凝聚形成合力共建的战略共识、思想共识、行动共识。要深刻把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目标体系,重点打造“六个区”: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创新地位;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在以改革攻坚激发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上作出新示范;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在数字赋能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创造新经验;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城乡互促共同繁荣上实现新突破;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维护长江生态安全上展现新作为。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目标任务:到2027年,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系基本建立,在西部地区的支撑引领、开放带动、产业牵引、生态保障、协同发展、改革突破能力和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引领带动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更好发挥;到2035年,重庆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前列,富有重庆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构建形成,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率先走出新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市域实践先行示范,成为内陆省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排头兵,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全会要求,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强化“一盘棋”思想,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迭代升级“十项行动”,着力增强川渝合作能级,强化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联动,加快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提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能级,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国际物流大通道集疏运功能,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经贸合作中心,探索推进海陆并进的内陆制度型开放,打造开展国际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新样板,加快形成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标志性成果。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牢牢把握“首创性”“差别化”,强化数字重庆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如期高质量完成“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任务,以超常规举措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活力。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更好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优势,加快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健全完善“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要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以县(区)城和中心镇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完善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加快开创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新局面。要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九治”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快建设美丽重庆。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政治安全,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法治重庆。

    全会强调,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锤炼提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引导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高质量党建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贯到底。

    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建立健全闭环落实长效机制,学深悟透内化转化,以上率下一级带一级,对标对表细化量化,突出实干实绩实效,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强化考核评价,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扎实推动全会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一贯到底、见行见效,以纵深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气象新业绩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上高分答卷。

    全会强调,要切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着力巩固拓展经济向上向好势头,全力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抓紧抓实党纪学习教育,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重托、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奋发作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