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李敬泽新书《空山横》读后
2024-12-13 07:30
最近,著名文化学者李敬泽出版了自己的新书《空山横》,这是一本讲演集,收录了他在不同地方的16篇讲演稿和一篇跋文。讲演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和人,这是两个很大的选题,不容易讲好,而李敬泽有足够的功力,不仅讲了,而且讲得非常好,不然也不会把讲演稿结集出版。
有趣的是,他每一次讲演都不要稿子。他在跋文中说:“我偏执地要求自己不写稿子。当然不是不准备,每次都是焦虑的,都会紧追匆忙地想一想我要讲什么,但是,我不让自己从第一句话想到最后一句话,不让每一句话都事先落到桌面上。我把自己驱赶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赤手空拳,走投无路,如临深渊,已经站在这儿了,麦克风就在面前。”这应该是他的自谦,是一种胸有成竹。他还说:“先说话,让声音流淌,然后在书面上修改完善。把时间再过一遍,把生命再经历一次。”这更是他的举重若轻。
此刻,我们沉浸在他的文字里,就好像坐在台下,听见他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书中收录的文稿都是事后整理,我们读后能够感知他作为大家所具有的超高水平,可以领略到他的不凡风采,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他曾经担任过《人民文学》主编,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离开了讲演现场,再细读此书,仍然能够把读者带入到那种热烈的情境之中。无论讲演什么内容,他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不自以为是,不遮遮掩掩,讲的是真心话,谈的是真实事,用的是真感情,所以才能够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才能够达到讲演的根本目的。
读此书,能够增长许多新知识,文学、人文、自然、历史、地理、人物、哲学等等,无所不包,当然,也有更前沿的,比如AI等。这些新知识不是堆砌,而是自然地贯彻在文字里,犹如溪水,是自然地流淌,给人既是一种有益的分享,也是一种难得学习的机会。在《跑步、文学、鹅掌楸》中,互不关联的三件事项,被构建了一种深层次的紧密关系,很多人对鹅掌楸并不熟知,看了之后,却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北京雨燕以及行者》一文中,作者很动情地对北京雨燕作了介绍。他从北京城中飞过的北京雨燕说起,比喻他理想中的作家,他俯瞰人类精神壮阔的普遍性,成为心怀天下的人,谈到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却并不突兀,反而是水到渠成,贴切柔和,从雨燕的品性中引申出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听讲演,还是看文章,要抓住听众或读者,就必须在过程中有思辨的内容,成为坚硬的筋骨,使之具有哲学的光芒和美学的价值,作者正是这样做的。比如,“人生如逆旅,谁知会撞上什么,命题作文就是人生,我们一生就是得没完没了地去回答生活提出的那些题目。”“走着走着,世间的大路走成了小路,小路走成了荒野,茫茫人海走成了孑然一人,一切有变成了无,飞向无限的空。”“黄鹤就是一只时间之鸟,从中国人的生命中飞过。”“作为一个地方、一个空间,故乡原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实体,它还有一个时间维度,故乡在生命和时间中流动,而我们自己只是长路上的旅人。”这些动情的表述,能够让大家茅塞顿开,受到启发,自觉地进行深思,可以为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努力向前,进一步明辨方向,增加动力。
从讲演的文本内容上看,也很有新意,如果是老生常谈或夸夸其谈,也就没有讲演的必要了。我们细读这些讲演稿,发现每一篇内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抓住当下人们急切关注的关乎文学和人的热点问题,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让人感受到一种新鲜活泼的气息,这也许正是作者讲演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16篇演讲稿,可以说是篇篇精彩,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绝不拖泥带水,尤其是语言,特别精当,给人反复咀嚼的诱惑,更有回味无穷的精妙。
书名取作《空山横》,或许很多人不理解。李敬泽说:“在起名字的焦虑中,忽然想到了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我实际上是喜欢‘空山’这两个字,以及‘空山’这样的一个情境。”原来,“空山”并不是空空如也,有温度的人生亦然。
1200多年前,某座空山里传出的幽微声响,不仅抵达了王维,也抵达了李敬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